古希腊贵族菲洛皮门,一次去别人家做客,比自己的随从先一步到达。女主人不认识他,见他其貌不扬,又衣着普通,便使唤他去帮女仆担水生火,以便接待贵客菲洛皮门。
不久后,他的贵族侍从们到了,一个个打扮得气宇轩昂。见他忙得不可开交,感到很惊讶,问他在干什么,他回答说:“我在为我的邋遢和丑陋赎罪。”
所以法国哲学家蒙田会说:在人际关系中,美起着巨大的引荐作用,它是使人与人融洽的第一法宝,就是粗野孤郁的人也无不会被美的魅力所打动。
而衣品,就是一种看得见的竞争力。
穿什么衣服出席一些场合,或与什么人见面,正代表你对该场合及对方的重视程度。你是否有诚意,对方会首先通过你的衣着进行判断,这直接决定了你们的交谈和合作是否还有机会更进一步。
我曾在一次创投大赛现场,见到评委席上的投资人很不愉快地质问选手说:“我不知道你今天穿T恤短裤就跑上来是想说明什么?证明你是IT界新星、第二个乔布斯吗?”现场气氛当然一片尴尬。
正如香港女作家亦舒所说:每个人都如一本书,都有可观之处,只是有些封面设计得太差,不能引起读者打开扉页的兴趣。
有人会说这是不是有些太吹毛求疵?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品德,和衣着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好的衣着不仅代表一个人的自律,有时还会帮助人自律。
过于宽松随便的衣服,会放松人对自己的警惕。就像一个穿裤衩拖鞋的人,走到哪儿都可能累了就找个地方随便一歪,甚至脱掉鞋子翘起脚,想怎么舒服就怎么来。
音乐会要求观众必须着正装入场,也是这个道理。当人被衣服约束着不能随便扭曲时,无意中行为举止就会端庄起来,这样不仅能让自己聚精会神地观看演出,也是用良好的仪态和精神面貌表达对演奏者最大的尊重。
那么,该如何打造衣品上的竞争力?
打造衣品的关键,首先在于了解自己,并坦然接受自己。
年轻女孩为了表现得成熟,刻意将自己打扮得老气横秋,反而失去了朝气。中年女子本有一种年龄与经历赋予的从容气度,却偏偏留恋少女时的可爱感和纤细身材,五颜六色的泡泡衫、超短裙、全身绑紧使脂肪呼之欲出的不合身套装,只会令观者紧张、随时担心你会出状况。
了解自己的年龄、身材、身份和职业、每天要接触到的人和出席的场合,把握尺度,能够给人视觉和精神上愉悦和安全感的,就是好衣品。
好的衣品,还在于节制。
台湾美学大师蒋勋说,美不是“多”,而在于你懂得选择。美是一种节制。
所以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告诫:身上的衣服一次不要超过三种颜色。
亦舒小说《玫瑰的故事》里,少女时代的玫瑰仗着自己美,穿衣打扮十分夸张。大哥黄振华多次抗议,说她身上的颜色让人看了“眼睛痛”,像棵活动的圣诞树;等到她将来品味转高,就会知道黑白灰才是最佳颜色。
果然等玫瑰长大,三十岁以后的她,常常只穿黑和白,却越发像特洛伊城的海伦,美得颠倒众生。
印象最深的是她穿一件白色衬衫、贴身黑色细麻裤,细跟的黑色露趾鞋,手中拿着两轴画。还有白色毛衣、白色裙子,一双黑漆平跟鞋,衬出纤巧的足踝,翡翠的耳环与胸针,笑脸盈盈。
颜色简单后的她反而美得更从容华贵。正如亦舒所写:她永远不老,只是一直成熟下去,美丽、优雅、沉默,面容犹如一块宝石,转动时闪烁着异彩。
所以,当内地版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亦舒女郎以红外套和绿毛衣、粉红褶皱泡泡袖、还有染成紫红色头发的造型横空出世时,有多少人心痛,又有多少人直呼这是美和体面的崩塌。
当然,好的品味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岁月和经历中慢慢培养。那么,当我们觉得把握不了目前的衣品时,找一个今后想要成为的榜样,描绘出未来自己的样子,按这个来要求自己,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它能帮我们跳出当下自我的局限,以客观的眼光来装扮自己。
好的衣品代表一个人的综合品味,和藏在衣服下的人的灵魂。它就是你看得见的竞争力。
而反过来,学习好的衣品,也能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品味、塑造自己的灵魂。因为按理想中未来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来装扮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学识、涵养、眼光、举手投足也都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