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在农村小学任教的语文教师,你有没有觉得指导学生写好关于一次活动的作文,特别的难呢?有没有觉得,你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却在下面听得呆若木鸡呢?我的答案就是肯定的。
暑假期间,我开始使用荔枝微课来进行网络学习,通过名师名家的分享与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当然,为了提高我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我也申请了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的课程,有空就反复听讲,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己,也适合自己学生的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教学方法。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学不用等于零"。学了那么久,我偶尔也会把自己在网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不过总感觉教学的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总觉得名家名师讲的方法,用到自己的学生身上,学生有些接受不了,是不是我的学生太笨了,不开窍呢?
今天,我又反复听了几遍北京某小学的语文教师娟娟老师,在荔枝微课里推出的十二堂写作课程中的《用交织法写活动》,感觉讲得挺好的,可操作性也很强,认为我可以直接放这个课程给学生听,然后我再根据课程内容总结一下,应该可以把有关活动的作文写好。
把一次活动的作文写好,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场面描写,用点面结合写清活动的过程,写出活动的感受,这些看似简单的写作要求,对于将近一半的农村小学生来说,是难于上青天的,毕竟农村学校本身活动就少,学生看的课外书也少。他们中有些同学,叙述活动过程,往往分不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不会处理详略,经常在写作时,与活动无关的内容就占去了三分之二的篇幅。
比如,有一次我们班要到校外清理学校围墙外路上的垃圾,回来后我要求同学们把这次活动写成一篇日记,结果就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把排队出发路上的内容就写了三分之二,而作为重点的清理垃圾的过程,却只用三两句话点到为止。真的是废话一堆啊!
这回我认真听了几次娟娟老师的《用交织法写活动》,娟娟老师通过一系列的例子,引导学生如何用交织法把一次活动的作文写好:
1.用交织法写清比赛的过程。有参赛选手与观众的交织,有参赛选手的参赛过程与自己心理活动过程(或参赛选手参赛过程与观众自己心理活动)的交织,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把参赛选手与观众写活。
2.写清活动的场面。可以在文章开头,用一组排比句,介绍活动的场面,烘托比赛的气氛。
3.写清自己对这场比赛的体会,升华文章的主题。
娟娟老师的课程,思路很清晰,内容也很吸引人,最重要的是可操作性强。我把课程用教室的大电脑直接在荔枝微课点开,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程的讲解,学生第一次以这种方式来上作文课,感到很新奇,都坐得端端正正的,认真倾听着,有些同学还拿起笔来做笔记。
我一边听,一边把要点写在黑板上,把整个课程的内容列成了简洁的提纲:
一、场面描写:排比句(渲染比赛气氛)
二、比赛过程
1.开始时(选手 观众)
2.领先时(选手 观众)
3.被人超过时(选手 观众)
4.胜利时(选手 观众)
描写方法: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三、对比赛的体会:总结性的表述
听完一次课程,只需六分多钟,听完后,感觉学生还有点意犹未尽,我就让学生看着我的板书,重新再听了一遍,之后根据板书,指导学生把昨天接力赛的比赛活动写下来。因为昨天大家都玩得很嗨,今天经老师一指点,大家都觉得有话可写,就纷纷动笔写起来了。
一节课之后,有部分同学把作文写好了。我拿起来看了看,总体上,还是符合本次训练要求的。懂得开篇用排比句描写场面,烘托比赛气氛,活动过程用了交织法,结尾也说出了自己对本次比赛的感想。美中不足的是,活动过程中的人物描写,没能抓住关键人物来写,写了好几个人物,都是平均使用墨水,没能突出重点人物。这个不会突出重点人物的毛病,许多同学都存在。
第一次尝试使用网络课程与自己教学经验相结合来训练学生的作文,说不上成功,但确实值得我继续尝试下去。
在这个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能把自己在网络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让自己的工作能够更加得心应手,这对教师本人来说是一种小确幸,而对学生群体来说,更是一种大确幸。
(162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