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及我们某些“我们认为有名的”或某些“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时,如果在座有人说“没听过”或者“不了解”时,总会有人用十万分惊讶的语气爆出一句话:“你怎么连XXX都不知道?!”言下之意就是“你怎么会如此无知”。其实我个人特别讨厌听到周围的人这样说话,因为我觉得每个人关注的领域都不一样,而我们常说的所谓“常识”都是基于自身所处的领域或关注的话题的。
今天我想说的重点不在于此,但有一定的关联。
那好,在不做任何搜索的情况下,听过Jean-Sébastien Bach或Johann Sebastian Bach的同学请举手。反正不管选哪个我都不认识。
故事总是有来源的。今早我的一个同事和我的中国学姐说了一句:“今天谷歌专题是为了纪念Jean-Sébastien Bach耶!”学姐懵了一下,谁啊这是?她问我认识不,我说我也不认识,我就觉得这人名字巨长。
法国同事给我们展示了谷歌的首页,如下图:
同事继续:“这就是Jean-Sébastien Bach呀!”
“哦!是个音乐家!”我俩恍然大悟。
“对呀,这么有名的音乐家,你俩居然不知道?”
好吧,不知道我就查查吧。谷歌搜索,进入维基百科,然后再换成中文。哦,原来这位音乐家就是巴赫啊!
那我再做一次调查:听过巴赫的同学请举手。我想这次会举更多。
我明白这个同事并不是带着恶意去嘲笑我们,因为对于他来说,不仅是巴赫这个人对于所有人都是常识,而是巴赫的法语名甚至是德语名也是一个常识。但他不知道的是,在汉语里我们不会或者很少去直接使用外国人物以及地理位置的字母原名,而是会将它们音译为中国人能够发音的名字。追根究底,原因就是他没有站在我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且也不可能站在我们的角度。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我是学音乐的或者我爱好音乐,我想我一定会认识巴赫的原名以及他的作品。
———————————————————我是分割线———————————————————
既然展示了谷歌纪念巴赫的主题,那不如多说两句。我试着玩了玩今天的小游戏,自己谱简单的曲(也就是一行音符),然后谷歌为你自动配上伴奏,使你的一行音符变得丰富且和谐。
下图就是你自己作曲的界面,鼠标点击五线谱的不同位置就可以啦。谱好以后你就点右下角的Harmoniser按钮。
我用我非常有限的“音乐天赋”谱写了下面这一曲,黑色音符是我做的部分,红蓝绿都是伴奏。完成后乐曲能自动播放,你也能享受一下成果。并且这段音乐可以以.midi的格式下载。
———————————————————分割线结束———————————————————
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是,我在另一件事上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图尔有条街叫Winston Churchill。这个街道的名字我每次念起来都觉得怪怪的,也不确定怎么发音。后来我问一个同事,这是个英文名吧,她说对啊,这是二战期间英国的一个首相。当我听到“二战”“英国”“首相”这三个关键词后,我就明白原来这个人是丘吉尔啊!
我已经无数次遇到类似的事情了。比如同学们讨论一个世界有名的歌手,叫XXX,我第一反应就是“这人真的有名吗,我咋没听过”。后来听听这人的歌,我才反应过来,哦,这不就是那个谁谁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