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本能,但很多时候我们父母却用错了方式方法,那怎样对待孩子才叫爱?如何区分爱与溺爱?
惯子如害子,惯子如杀子
因为要想毁掉一个孩子,那么就请你溺爱他,事事顺着他,恭喜你,你已经成功地毁掉了你的宝贝,他是在你的捧杀中长大的,将来他的人生的不幸将为你的溺爱买单。
同学之间打架:“孩子打坏了爸爸出钱!”
而很多家长认为,我爱我的孩子,看不得他受一点委屈,甚至很多父母在面对校园打架事件时,教给孩子的是不要怕,你尽管动手,爸爸妈妈做你的后盾,打坏了我们拿钱就是。我想问问幼儿园你拿钱,小学你拿钱,甚至中学你也可以拿钱,高中,大学,出了社会你还拿钱,也许到时你的钱也许就不是万能的吧,也许很多家长就要问难不成让其他孩子来欺负我孩子,就让我孩子挨打不成?其实,确实谁都不愿自己孩子受委屈,挨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解决问题,而当真正面临危险的时候要勇敢的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让自身生命受到安全威胁,我们父母要有个正确的价值观,不能让孩子以暴制暴,这是在法律的边缘行走,很危险的。
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大多数人都会为自己孩子的坏习惯,坏思想找借口,如“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大人不要跟孩子计较”……你的理由找得很好,做了一个好榜样,孩子则会更加变本加厉的干坏事,所有的后果都由我父母来承担,没关系,他们会帮我找到理由搪塞。这种“慈母多败儿”式的爱,在古代称之为“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中长大的孩子,其社交能力得不到锻炼;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思维能力得不到创新等等,各种事情父母都为之备好,想好,做好。这样孩子自己的能力就会退化,得不到发展,最后只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了。所有的事情都以自我主观意识来决定,自我意识太强,认为世界该以“我”为中心,但是走向社会以后,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我”其实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不再是以前的“小公主”“小王子”,这种落差孩子想适应但多年以来的父母捧杀让他/她找不到如何去自处,内心的脆弱找不到坚强的灵魂。《韩非子》说: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没有比得上父母子女之情的,但只有爱,不见得能教育好孩子。
苏母的溺爱几乎毁了苏老二
电视《都挺好》这部剧中,苏大强家的两个儿子及一个女儿,三个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导致的三个人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其中老大老二两个儿子在苏母的捧杀下长大,导致老大自高自大的性格,什么事都要管,最后发现自己什么都管不好;老二在苏母的溺爱下更是什么不会,整天只会哄母亲开心,拿着啃老的钱享受生活,而当苏母离世之后,老二的生活就陷入一片混乱,婚也离了,工作也丢了,钱也被骗了,这就是父母溺爱下的结果,溺爱剥夺了孩子的体验与选择权,是一种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与控制。老三最不幸,母亲从小就不喜欢她,打压她,不给钱让她读清华,还把自己的房间卖掉来给大哥二哥。在这样的高压下长大,老三的性格不服输,能屈能伸,最后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每每午夜都被母亲的责骂及二哥的拳头吓醒,其实她恨,恨自己父母的不公平,却又割舍不下那个冷冷的亲情,她的内心是多么希望大家认可她,认可她也是家里的一份子。可是这么一点点要求她也觉得是奢侈,因为无论她拿多少钱帮助这个家,无论她帮他们擦多少屁股,这个家始终认为那是她应该做。
因而我们爱必须要有,但是不能是溺爱,爱与溺爱只差一步:爱是为孩子准备早餐,溺爱是将早餐喂到孩子嘴边。
我是香姐,在母婴育儿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希望在此与更多的朋友分享知识,得到认可,同时也请大家提出指导意见,及时改正共同进步,请多多关注,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