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真快,G172期易效能时间管理伦敦班的90天践行就要接近尾声了,数数日子,其实自己截至今天,已经践行了139天。接触易效能,缘起于我的美女老板Luna,天下依邦海外创业平台的创始人,一个处事非常有执念的人。当看到她身体力行的为提升效能努力践行,工作生活在慢慢发生变化,我也下了决心走进了易效能。从半信半疑的开始早起打卡,每天运动,到上完2天的一阶课程,再到如今90天践行期渐满,起初发现自己定的3个目标,并没有全部达成,以为自己收获甚小,然而回头反思,自己已经在微妙变化和成长,而且步伐和缓而坚定,一切正好。
早起运动,为过去的线下人生撕开一道口子
听过很多人说,看过很多文章,成功人士都有每日早起和运动的习惯,高效能人士更是把这个奉为圭臬,而一开始,我并不是那么理解这其中的联系,直到听完叶老师的课,自己亲身去践行,才悟到,这个习惯是多么的重要。效能提升涉及到一套非常完整的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这最最基础的就是精力管理。早起早睡与运动正是让我们与恶心循环的线下人生说再见的开始,看似简单,难在坚持,能把“小事情”做好并持之以恒,那么做成“大事情”也就是相通的道理了。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小看这些“浅显的道理”,忽视这些“微小的事情”,归根结底是,心太过急躁,急于求成没耐心,正如易效能的金句,成功并不容易,但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的人并不多。
大脑是CPU不是硬盘,效能提升从清空大脑开始
“大脑是CPU不是硬盘”,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叶老师的《时间管理100讲》音频课程里,当时就非常形象有感触。在这个信息繁多的时代,脑袋总是被各种事情塞得满满的,每个人的大脑内存都是有限的,当发现自己有太多事情要做的时候,焦虑也就随之而生了,做事情的时候也很难去专注,总是会被其他想法分心。这个时候,用Calendar 5和Omnifocus去尽可能的记录要做的事情,清空大脑,再进行分类排程,然后专心去做事,效能自然而然就提升了。这一点是我在学习易效能时间管理后,改变的第一点,工具加方法,专治疗我这种容易“天马行空”和陷入多任务同时处理的“病人”。
想要真正具备超强执行力,离不开“三问”
一直觉得自己属于行动派,优势在于超强执行力,但往往被弱势牵绊,那就是大局观不足,时常只顾埋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现在每次做事情,脑袋里就会反弹出易效能的金句“三问”:要不要做,我要的结果是什么,下一步。觉得这个方法实在太赞了。认清了自己的目标,将眼前的事情进行筛选,揪出重要的事情,然后细分到可以执行的层面,再大再遥不可及的项目,都可以变得简单起来,当然,自己在这方面还是不够熟练,如何将事情分解成可执行的步骤,还得多积累经验。
不行动就是乌托邦,何不来个烂开始
曾经自己是做事冲冲冲,后来觉得这样太像“有勇无谋”的人,后来就总会在行动前想很多,一不小心又钻了牛角尖,成了想得很多的人,这种习惯本身没有对与错,只是一旦过了,就出问题了,很多时候,想得越多越会变得瞻前顾后,往往错失了最佳行动时间,而且容易产生畏难的心态。在学习易效能之后,慢慢开始养成一种意识习惯,在这种情境下,心底会有个声音提醒自己,“烂开始,烂开始,烂开始。。。”,很多事情哪有想得完善的时候,在做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不断修整,才会越来越良性发展,所谓“烂开始,好发展,好结果”。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
寻找成功因子,完美工作在此
记得前段时间,读到一篇文章中说,怎样的工作算是完美的工作?我的答案是,和一群自己喜欢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且创造社会价值的事。现在觉得自己在依邦的状态就是这样,很开心,爱非坚持,乐此不疲。每当这时候,回想起叶老师课堂上提到的,哈佛大学《幸福课堂》里的“寻找成功因子”:快乐优势有意义。当你找寻到这三者的交集的时候,你就找到值得一生去追求的目标。这个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有的人可能很快就找到了,有的人会需要经历一段很长的迷茫试错期。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要心怀这种意识,不断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会越来越清晰。
总结起来,与易效能的这段旅程,自己做的并不那么完美,毕竟最初制定的三个目标只完成了一个,心里是有失落,告诉自己不要就此妄自菲薄,并不代表给自己找借口。想起何炅在一次访谈节目里说的一段话,特别触动:要得到你必须要付出,要付出你还要学会坚持,如果你真的觉得很难,那你就放弃,但你放弃了就不要抱怨,我觉得人生就这样的,世界真的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自己生活的样子!说的真好,生活的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如果选择放弃就不要抱怨,如果选择坚持,那就不要急于求成没有耐心,总想着付出了一点就急于索取回报,或者碰到丁点阻碍就觉得自己不行。
生活哪有那么容易,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世界并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都要做好长跑的准备,让自己去享受和体会过程带来的成长。每天只跟昨天的自己赛跑,为每天自己的进步而欢呼雀跃,哪怕只是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