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朋友圈装逼是有套路的,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就是站在圣母和上帝的视角,转发救赎人类的观点。这种心怀天下,救怜万物的英雄主义大爱,会把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
这种行为并不可耻,我也经常践行。问题是,在被一篇文章点燃情绪前,你能不能触发一下思考机制,想想那些义正辞严的观点是真的在诉诸本质,还是在放屁。
这半年,我看到最多的就是抖音毁人的文章,大批拥趸手持重型武器表情包,誓将抖音摧毁。这些文章的标题大多是这样的:
有没有一种抖音是美帝派来颠覆我们的赶脚?
扒开这些文章看看,当然也不用扒太多,因为都大同小异,我们来盘点几个尚有论据的戒抖观点并对它们进行一一嘲讽。
观点一
模仿抖音,让大人在坑娃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抖音里的家长,以取乐自己或者别人的孩子为乐:比如在门上贴上透明胶带绊孩子、用宝宝的脑袋撞铁门、拿巨大的雪团砸孩子、把孩子当发射物弹出去……
这些脑残加手残的家长,用无底线的模仿伤害孩子的身心,抖音不除,犯罪不止。
我觉得这些作者不走心,换做是我,我会这样写:两岁孩子为何被胶带绊倒、 三岁孩子为何头撞铁门、四岁孩子为何深陷雪团、五岁孩子为何被高空弹射,小小孩童竟遭家长如此毒手,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敬请关注深度好文:家长的抖音之路,孩子的噩梦人生!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变态家长的内心世界!
这个观点是最好推翻的。
家长为了点击量,恶搞孩子,抖音提供了大量模仿素材和展示的平台。
是的,没毛病。
然而,家长脑残关一个工具什么事?当然,你也可以说,没有抖音就不会激发错误的行为。
有抖音也不会激发正常家长这样的行为好不好!
家长对于乐趣的理解低级,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无所谓,该完善的是监护人法律,该修理的是不称职的家长,用抖音就能推卸责任,不知道要助长多少脑残家长的愚蠢气焰。
观点二
抖音会上瘾。
抖音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引入让用户上瘾的机制: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
你感兴趣的短视频,会以信息流的形式成百上千地推到你的面前。当孩子的大脑长期习惯了轻而易举能获得大量愉悦感,就会停止思考,反过来愉悦感更少、付出更高的行为,比如学习、阅读、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做。
说的又高级又正确,仿佛难以反驳。
事实上,每一个狂刷抖音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嫌麻烦的家长。
让孩子刷抖音多省事啊,丢一个手机,孩子能玩到睡着。一天模仿几首歌几个舞,也算艺术熏陶,报兴趣班的钱都能省了。要是陪着孩子学习、阅读、思考,心脏起搏器是不是要多备几个。
一所小学的网红语文老师感叹道:“亲眼看到他们在抖音的投入,还是让我很震撼的,跟我们语文课本里的《城南旧事》、纳兰性德词选真的距离太远了。”
乖乖,要是陪孩子读纳兰性德词选?光是了解纳兰性德这个人就够喝一壶了,再解析一首毛爷爷喜欢并圈点过的《江城子·咏史》: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估计多少家长要进急救室了。
当然,一个有耐心的家长,会通过了解作者、作品,总结归纳,并用孩子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讲给他们听,比如你可以说:孩子,这首词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觉得很好玩的抖音,就像做梦一样,梦里再有趣,都会醒来。人可以做梦,但不能一直活在梦里,我们要在睡醒后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扫地洗碗擦桌子要不要了解一下?
你看,是不是很烦,绞尽脑汁、循循善诱,效果还可能不理想,还不如把孩子托管给抖音,换来一句:让我放肆玩抖音的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刷抖音会偷走孩子的时间,但背后我看到的是一个个规则教育缺失的家长。
我朋友的孩子上小学,爱刷抖音爱模仿,关心自己的点赞数,但是放学回家朋友只给她30分钟玩抖音,时间一到,必须立刻停止,超时一次,停用手机一个月。
这是朋友和孩子不断磨合形成的规矩。这个孩子会被抖音毁了?不会,包括其它能够获得短期快感的软件和游戏都不会毁了她。朋友用规矩管理孩子的时间,而建立规则意识,是教育的起点。
观点三
抖音让孩子全面庸俗化。
一位老师说:现在家长们终于不用担心王者荣耀了,因为孩子们迷上了新玩意,抖音、快手简直风靡到爆,班里有孩子因为在抖音发逗趣短视频粉丝好几万,成为班级偶像,被小女生们热捧,其他小男生也有样学样,搔首弄姿,各显神通。
孩子的成长是一次次社交的裂变。幼时听命于父母、听从于老师,后来只和朋友谈心,向高手请教。
朋友圈的扩大,意味着生存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
别人家的孩子聊抖音、玩抖音,你家孩子什么都不懂,还要一脸庄重的拉着小伙伴背唐诗宋词,孩子还怎么混?
被同伴孤立和嫌弃的童年一点都不高级,而且很可悲。
除非孩子自己无感,否则他应该和伙伴打成一片,还要玩的比大家都好。甚至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策划录制,帮孩子制作出值得嘚瑟的作品。
90%以上的孩子都会成为普通人,即使做普通人,也有人喜欢《罗曼蒂克消亡史》,有人喜欢《乡村爱情》,喝咖啡的瞧不起吃大蒜的,这样的姿态不仅不高贵,反而很俗。
在势不可挡的娱乐化时代,强行关闭外界的乐趣,一定要让孩子做一股清流,是对孩子的为难,也是家长变味的焦虑和偏执。
观点四
成功人士的孩子更自律。
使用这个观点的人会说:比尔盖茨的孩子,都是在过了13岁生日后才被允许使用手机。
乔布斯是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们用iPad的。
拉虎皮扯大旗是很唬人的。你所仰望的伟人都在那样做,还不赶紧跪舔。
马云自己说过:你不成功,你说的正确的话都是废话;你成功了,你说的废话都是正确的。
我十分警惕成功者的言行。
任何人的成功绝不是我们看到和读到的轻描淡写,背后一定有难言的苦难,更多支撑的要素,甚至不为人知的机遇。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这样教育孩子,他们的孩子就能有父辈的成功吗?或者他们的孩子能够超越父辈,仅仅是因为不用手机和IPAD吗?
在这样的故事面前,我除了看到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用自己的成就创造了孩子成长的起点这一事实外,看不出远离电子产品就能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任何论证。
作为家长正确的逻辑应该是学习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做一个创造者、奋斗者,去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而不是模仿他们怎么教育孩子。
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思考的艺术》一书说:差的思考者常常不知不觉将想法和人们通常的看法、熟悉和所期待的想法相契合……一旦发现自己的思维不符合大众的认知,心理素质就会急剧下降。
人们都说抖音有毒,你也跟着人浪附和;自己的孩子抖音刷不停影响学业,你就慌张的呼吁国家封杀。
如果抖音有罪的逻辑成立,那么网络、手机以及一切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都是帮凶。它们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摧毁了你教育的才华。如此,你应该呼唤机器猫用时光机送你到远古社会,在那里,再也没有抖音的干扰,你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一场开天辟地的教育活动中,将你的孩子培养成传说中的圣人。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底气。
学校是教育的载体,但真正的教育从来出于家庭。因此,名校里从来不缺拼命的孩子,更不缺拼命的家长。
与其说孩子把时间花在哪里,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如说你在孩子身上花费了多少时间,你的孩子才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好的家长都在抱怨外界、摔打孩子,好的家长都在摔打自己。
真正惩罚孩子的,是甩锅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