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我有次考试考了联区第一名。之后整个小学期间成绩都名列前茅,同学之间玩的各种游戏,例如跳皮筋、跳绳、打扑克等,我也都很会玩,现在想来,那些游戏能很好地调节情绪,对学习大有益处。小学毕业时,我是村里唯一考上县一中的,整个乡里也只考上两位——我是第二名。
可我最终没去县一中,而是和考第一名那位一起留在了乡里的初中。我小时候非常听家长话,也还不太明白去县一中有什么好处。也许家长的意思是,要我在乡里继续做尖子生——县里必定是“高手云集”,以前就有某某人去了县一中,变得开始贪玩,不再优秀;或者,县城离家远,家长怕我照顾不好自己。
成绩虽好,我却害怕老师。原因如下:
在村里上小学时,老师很少,且大多是民办老师。那天,那位民办男数学老师让全体同学回答问题,却没一个人回答,我作为优等生,也不确定,也是欲言又止;然后他拿着食指粗细的教棍慢慢地向教室后面走去;返回时,冷不丁在我后脑勺打了一闷棍;我眼冒金星,不可思议,眼泪止不住往外涌,从这节课哭到下一节课,没离开座位,没人过问;事后那老师也没做任何解释,我也没告诉父母。
另一回,是有“严师”之名的民办男语文老师,他的长相本身就令人害怕,我不记得在他脸上看到过笑容。他让我站起来回答问题,我桌子上当时放着一本参考答案书,我照着书读吧,就是不诚实;自己组织语言回答吧,又一时组织不上来,一犹豫就超时了,就变成了哑口无言地站着。然后就听到了他指名道姓的无情的大声训斥。我自尊心受到伤害,又哭了。
总之,小时候我很内向、害羞,发生这类事后,对老师们更是敬而远之,有不会的问题基本都是自己抠。
上了初中,前面提到的那些游戏都不玩了,调节情绪的途径少了。有不会的问题仍然不问,慢慢地学习变得吃力起来。
初一下学期,可能我觉得语文学起来更难,当听说可以订《语文报》,就订了半年。当时班里就我一个人订了。
原本是想提高下语文成绩,没想到《语文报》上的一篇文章比较深地影响了我。文章题目是《请你每天默念:“我能行的!”》。虽然对这文章一知半解,但我如获至宝地实践它,整个人变得有力量了,被发动起来了,初二那次考试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成绩。
我高兴之余,就想:它为什么有用?用这“武功秘籍”考个好成绩有多大意思?如果用在挣钱上多好!我似乎觉得有了这篇文章,可以闯天下了。我想寻找更多这方面的知识,想知其所以然。但我所在的乡村比较落后,书太少,没找到,我茫然了,有种挫败感。一棵幼苗被一个大石头压住的感觉。然后那个秘籍也搁置不用了。因为用的时候有一种恐惧感,想知其所以然之后再用。
另外,目睹家庭的不和睦,我幼稚地以为,这个家太缺钱,经济问题让这个家快要过不下去了。有一次,我向我妈要几元钱买什么学习用品,当时我妈与我爸闹别扭,情绪不佳,就让我向我爸要钱,可我知道我妈管着钱,我爸当时没钱,所以我无所适从。虽然后来要上了钱,但那个短暂的为难让我有了“不再花父母的钱”的一闪念,在学校里情绪不佳。有了这篇文章,就隐约有了退意——有了离开学校,去看自己想看的书,去看透人生,去闯荡、去赚钱的念头。但我是优等生,突然离开学校,太不可思议了——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初三,参加了一次长跑越野赛,也许是保养不当,膝关节隐隐作痛,就请假去治疗了一周;还有,进入了青春期,暗恋某个女孩,心思不再集中,结果成绩下滑了十多名。
中考临近,我并不清楚自己想往哪方面发展,听父亲的报了个“卫校”,可是上卫校,将来是做男护士的,并非我愿。当中考落榜,心中不快的同时,我想到,终于可以读我想读的书、自由闯荡了。
多年以后,我认为,初三,“离开学校”已经成为我潜意识里的目标。
然而,中考后那个暑期,有一天,我在姥姥家住着,我妈来告诉我,有两位初中老师亲自去我家,劝我复读。老师们知道当年我是考上了县一中的,初二时还考过年级第一名,基础比较扎实,复读一年考学校成功率高。
我不想复读。但我幼稚地以为来而无往非礼也,傻傻地和父亲去了学校,想去告诉老师们,我不复读了。结果,去了以后,老师们热情地劝我复读,各种近乎,又有优惠,我沉默内向,内心的想法表达不出来,最终盛情难却,唯唯诺诺地领上课本,开始复读!
当时我不知道:我的意志被强奸了。我没能下得了贼船!
过了不久,老师让交学费,这出乎我的意料:我还以为不用交学费了呢!于是那几天我赖在家里不去学校!主要是不愿多花父母的钱!然而我孤立无援,迷茫无助,最后交上学费继续复读!
然后就比较容易地考上了一所学校——某某师范。将来当老师的师范!
为什么偏偏是师范呢?我从没想过要当老师!小学六年加初中四年,十年时间,没有一位老师真正走进我的内心,我对这个职业没有向往,没有热情!
那为什么报考了师范呢?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老师和家长们说上师范花钱少、包分配、工作稳定,我就报了!
其实,从初三复读开始,那个“自由闯荡”的梦就被埋藏了起来;考进师范,只不过是在上面加了几锹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