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能被称为大师,而你不能?因为那个人足够优秀。当然,也希望你有境界,够努力,将来也成为大师。
仅仅从书的目录来看,不难看出,第一辑的篇章题目几乎都有人生两字,这像是季先生关于人生的一场谈话。我们此刻相对而坐,对面的那位老人温和而有力量,他将他耄耋之年的所有人生感悟都倾囊相授,不仅有对于整个人生的领悟,还有具体的细支,如家庭怎样才能和睦,青年人在恋爱方面精力如何把控……
①达观
人要想长寿,必须得想得开。
整日忧虑重重,为各种琐事操心,做起事来前怕狼后怕虎,那就与长寿无缘了。“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是先生的生活法则。想吃什么就痛痛快快的吃,不在乎什么血糖胆固醇,吃的开心才最重要。反倒是那些刻意挑选食物的人,是在为自己徒增烦恼。
先生高龄,自称博物馆内的人物,喜欢拿自己开玩笑供读者一乐,这人幽默,懂得给别人创造快乐。他几次在书中提到曾经根据基因遗传学认为自己活到四五十岁就会一命呜呼,可是没有,反倒是八九十岁也还精神矍铄,神志清楚。各种出版社或者杂志专栏的邀约不断,他就笔耕不辍的写着,这是一个极度热爱工作的老人。
活着的日子就不能辜负生命,他说寸阴也要让它发挥寸阴的作用。先生不想着怎样长生不老,更不畏惧死亡。如果下一刻就死亡也不感到悲伤,因为万物都逃脱不了生死的窠臼。有死亡,才会有新生,没有所谓的地狱或是天堂,先生这人活得通透。当然,先生也说,既然还活着,就抱着“期于茶”的信念期待能够活得更为久远。那样对于他的读者而言,他还能再多写一些文章,造福于人类,造福于社会。
一位白发老人,坐在那里,伏案写下自己对生命最真的感悟。仿佛生活从来都是这般安稳,仿佛没有经历《牛棚杂忆》在监牢里吃尽苦头的那十年。他看起来云淡风轻的样子,不会让人想到生命曾在他身上下过诅咒。先生的达观正如他的座右铭所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他的文章里处处能看得出他的豁达乐观,没有丝毫戾气。
这就是国学大师的风范。
人的通透达观,真的是一个人的人生财富里顶重要的一项了。我宿舍楼下有两位阿姨,一位阴郁些,一位阳光些。阳光阿姨的实际年龄要比阴郁阿姨大十岁,可阳光阿姨看起来年轻得多,甚至不像是个阿姨,更像是个小姐姐,经常在宿舍楼下哼着小调,随着音乐做体操,每天找她谈心的学生也是一大波一大波的。
人活在这个世上,其实生活环境没有心态重要,豁达乐观的人的确更容易把生活过的有滋有味。不去斤斤计较什么,自然心情舒畅。同时那些心怀宽广的人往往更能赢得人们的好感,所以,面对生活,拥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很重要。
②谦逊
不做作,不矫情,写文章就要真实可感。你把自己最想说的话说出来了,才可能吻合了读者心中所想,引发共鸣。否则你戴着假面具,读者就只想把你面具一把撕开。
先生才高八斗,仍然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他精通多门外语,译作更是一大堆,成绩斐然的他未曾倨高自傲,一直谦逊努力。他被聘任为北大教授时,竟还受宠若惊,因为觉得自己资历能力还远远不够。
在饱受折磨的牛棚他竟完成《罗摩衍那》的译作,但也从没宣扬自己意志坚强什么的。在他看来,这只是一件该做的事情。先生从没有因为经历过非人的苦难就向世人哭诉痛苦,他没有丝毫的做作矫情。这是一个特别朴实谦逊的老人。
人活着,谦逊才能立世。有几个爱吹牛皮的人会受人喜欢?这是一个急躁的时代,人们没有时间看过程,看的只是结果。也就意味着,你如果想要获得他人的认同,需要做出一番成绩来。如果你能在有能力的基础上自谦的话,就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好感。比如在一个小组合作中,一般会有一个领头者,负责统筹全局,这个人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确实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但是功劳能全是自己的吗?不能。
如果别人对这个团队大加夸赞,甚至对这个领导者大肆褒奖之时,领头者需要站出来说,这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自己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这是谦虚,但背后透露的是人的胸襟。
我们任何人,不管现在是怎样的状态,都应该谦逊得体。这是给人留下好感的重要一环。在一个公司里,谦逊对无名小卒来说也十分重要,事业的爬升期,谦虚的优点会让人刮目相看。而如果好大喜功,早晚会被人挤出去。
③真挚
以真挚打动人,这是很多事情上都通用的法宝。
为什么先生的文字会有这么多人欣赏?虽说书里描述的也都是些琐事,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让人能透过外层深入其里感受到先生的处世之道。因为先生用真诚的心在写文章,他把毕生经历感悟糅合到一起,梳理出系统的价值观处世观,字字句句全都是人生箴言,很受用。
关于家庭,关于青年人的恋爱婚姻,先生都有提到。当然他最主张的还是青年人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不要在别的事情上沉迷太久。他坚信人活着多为社会为人类做出点贡献才算是没有白来这世上走一遭。这是一个尤为真诚良善的老人。
写文章不能弄虚作假,读者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唯有诚恳真切的东西才能经久不衰,赢得人们的喜爱。那些花里胡哨的段落拼凑,终究经不起考验,会很快夭折。我们有的人,写文章就喜欢堆砌,这是极错误的。真挚不仅适用在文章上,在其它方面也通用。真挚待人,与他人相处要坦诚,这样一来,弯弯绕绕没了,人和人的情感就真了。
真是最能打动人的东西。
当一个人能够站在生命时间线的末端,让许多人特别信服地听他讲人生时,他就把人生活出了境界。先生在暮年,对人生有了整体的把握。他把这些八九十年来的重要感悟分享给读者,读者循着路,会走的更顺畅些。毕竟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捷径,那唯一一个就是接受过来人的指点了,因为可以少走弯路。
经验是生活的体会,是沉淀的精华。虽说不是一个人的经验套到另一个人身上就能照用无疑,但是至少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指点作用,对人有所启发,这就足够了。
一本赋予我们人生大智慧的书,是心灵鸡汤们无法比拟的。先生不落俗套,在用一颗最真挚的心讲体会,文字不晦涩,道理很清楚。虽说是一篇一篇的合集,但就像是一篇人生寄语长文一般,酣畅淋漓,自然衔接过渡,没有丝毫不连贯的地方。
人生不长,别愁郁不欢,做个豁达的人;虚心不狂,别妄自尊大,有颗谦逊的心;写字不易,别形大于实,记些真挚的文。
写出好书,这是先生的能耐,是我们的福分。
读书学院读书笔记NO.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