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被诸葛亮否定,很多人说诸葛亮太保守,不愿意拿几千兵马去试,那诸葛亮为什么不敢一试呢?
《魏略》虽然记载详细,但毕竟是魏国人撰写,相比之下,写史选择严谨,非真实可靠者,决不采用,史料记载真实性和可信度高并且有着“良史”之称的陈寿而言,他记载的《三国志·魏延传》是这样的说的:
为什么说是潼关和武关等地,是因为在历史上,大家都知道秦国有着易守难攻的几个天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函谷关,而秦国也正是因为这几个天险之地,使得其余战国六雄无法真正的攻进秦国的腹地。
从战略上来看,魏延的冒险计划一旦成功,那复兴汉室的完全不是梦。
其实大家都知道,魏延的计划就是因为冒险性太大,才被诸葛亮否定的,那到底有多冒险呢?我们梳理一下,此计划需要满足五个条件,分别是:
一、战术上的突然性;二、行军速度;三、吴国的牵制;四、蜀军后续战略部署;五、蜀军的跟进速度。
第一条其实很容易满足,汉中之战结束之后,在关中地区魏蜀根本就没有交手,并且刘备死后,魏国对蜀国的防御是每年递减,对吴国大量用兵,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蜀就已经休战长达九年之久了。
第二条隐蔽工作很难做,但是对于子午谷这条线来讲,魏兵根本就没有把守,其实先要做的就是清理工作,在高速进兵,只要做好,完全能够做好隐蔽工作。
第四条如果诸葛亮真的同意,按照诸葛亮的性格,必然会经过周密部署。
第五条需要蜀国发动最精锐的部队,进行出击,并且要速战速决,不能耽误战机,不过此时的魏国关中部署薄弱,其实很可能实现的。
看似都是满足,但是魏延的计划需要同时满足以上几点,还有就是最重要前提,就是魏延必须拿下潼关和武关。
这些条件同时满足,危险性就已经极高,稳重的诸葛亮最终选择了自己的“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不会选择魏延的计谋。
谨慎的诸葛亮在《隆中对》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依靠汉中和荆州的双向进攻,可以说这是最稳健的进攻,但是却不符合蜀汉的国情,因为蜀弱魏强,硬拼硬始终不是办法。
很多人说诸葛亮对,也有人说魏延对。但是历史没有这个答案,因为这个计谋没有得到实施,所以没有办法确认谁对谁错。
魏延当时十分大声说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以上取自《三国志·魏延传》)
魏延其实很忠于蜀汉(并非《三国演义》所讲有反心),他真心的为蜀汉着想,所以魏延才认为的“子午谷奇谋”可以一试,从而战胜强大的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