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常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孩子,和一个调皮的孩子一起做了调皮的事,都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谈话,调皮的孩子觉得没什么,但学习好的孩子受不了,结果发生了悲剧,这就是这是只关注了学习能力,但是缺乏培养孩子社会能力的,一个令人痛心的事件。
社会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要教会孩子去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方法简称叫做作:“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如何培养孩子社的社会能力》一书作者突然想到了icps应该改为,就是“我能解决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中大量解决人际关系的方问题的方法。
在一个简单的场景里,比如说两个孩子争抢玩具,家长应该怎么办?
第一种方法,家长说,小孩子的事,不要管了,尤其是自己的孩子不吃亏的时候,就放任不管。
第二种方法,家长告诉自己的孩子,你还给人家123......这个叫控制型的方法。
第三种方法,家长说,别抢了,别抢了。走,我给你买一个。这叫贿赂行型的方法。
以上三种方法其实都不对。
第四种方法就是家长学会培养他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神奇的词语理解游戏
首先帮助孩子玩字词游戏。
在孩子一两岁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教他玩字词游戏,让孩子学会一些简单的词。比如:是,不是,和,或者,一些,所以,之前,之后,现在,以后,相同,不同。
这些词的特点是给孩子更大的选择空间,让孩子知道这些事可以这样,说不定也可以那样,如果换成那个样子会怎么样,这是一部分问题,那么其他的问题是什么。
这能帮助孩子拓宽自己的视野。
我跟嘟嘟互动的过程中,就会用到这样的方法,他现在就特别善于使用各种各样的连词。
有一次,我们在院子里坐着一个蚊子咬了他起了一个包。
我说:哎呀,嘟嘟怎么被咬了这么大一个包?
嘟嘟说:其实,被蚊子咬个包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我说:为什么呢?
嘟嘟说:因为咬的时候,是挺严痒,但你挠一挠呢,还挺舒服。
一句话里,他用了多个连词,当他善于使用这些连词的时候,他面对生活的选择空间就很大了。
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要多用这些词和孩子对法,他自然会模仿你。
其次,帮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
有人拿了一些图,图上有很多表情,有的是空,有的是笑,有的是愤怒,让学校里的孩子来识别这些图上的表情。
“学校小霸王”大部分都分辨不清这些图画上的表情,他们会把一个看起来很生气的人视为正常。
他分不清这个人的表情是什么,因为他从小就经常被人忽略感受。一个人经常被别人忽略感受,就会容易倾向于忽略别人的感受。
很多家长在孩子摔倒时,第一反应是说:不要哭,孩子越哭,父母越生气,最后导致孩子真的不哭了,但是他学会了忽略别人的感受。
我们如何帮助孩子?
第一个方法是通过看图游戏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孩子在看图和看动画片儿的时候,家长要与孩子互动。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跟孩子玩看图游戏。一起看图上的人,问问孩子这是什么表情。看动画片儿的时候,问问他,这个角色是怎么想的,是什么感受。
家长要教会孩子表达情绪的词: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我们中文的词更丰富,比如寂寞,空虚等表达复杂感受的词,都可以帮助孩子慢慢的体会,最终学会它们。
第二个办法是在生活中的观察。
我看到小朋友生气,难过,这时候你要问孩子,朵朵刚才跟他妈妈吵架了,她妈妈现在是什么心情?朵朵现在是什么心情?这就是在帮他去识别他人的感受。
看到他人开心或争论时,和孩子聊一下,都可以加强孩子理解情绪的能力。
第三个办法就是讨论感受。需要提醒的是,当家长在跟孩子讨论感受的时候,千愿万不要过多评判。
例如,家长在跟孩子谈话,孩子说这个事儿,我真的特别生气。家长说这件事儿,其实你不应该生气。这不是在讨论感受,而是一张口就开始评判孩子,连跟家长讨论的兴趣都没有了。他会觉得这样的聊天压力很大,因为家长总觉得总说自己不对。
一个智慧的家长,应该懂得跟孩子讨论感受。
爸爸说:你现在是什么感觉?
孩子说:我很生气。
爸爸接下来说:为什么生气。是什么原因导致你生气了。这叫做讨论感受。而不是简单的说你不应该生气。这是在批判对方,认为对方不对。
我们还要继续升级,去帮助孩子学会更多的词语。
比如:合适,不合适,公平,不公平,如果,可能,那么,也许,为什么?因为。
这些词都能够让孩子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出路。有的家长甚至把这词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冰箱上,因为这些词对孩子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书里有一个精彩的场景——妈妈教大家问玩为什么的游戏。妈妈不论说什么,孩子们都会问为什么。一轮游戏玩完以后,孩子们玩的特别开心。
接下来,角色互换,让孩子们找答案,找原因。
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去理解和解释,也能让孩子们学会尝试着去解释各种各样的事情。
我在家里为了培养嘟嘟的创新能力,也会玩一些文字游戏。
我说来嘟嘟,咱们俩玩个游戏。我说一个东西,你说一个东西,咱俩把这两个东西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新东西。
嘟嘟乐此不疲,他说汽车,我说棉花。
然后创造一个新东西,比如拿棉花做成汽车的形状,像一个冰淇淋小屋,或者在汽车里放很多棉板,冬天开车的时候就可以不开空调了。
答案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不断的互动,用游戏的方式是帮助孩子学费各种各样的东西。
在教孩子学习更复杂的词的时候,我们需要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在这本书里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方法。这样的游戏在孩子越小的时候去玩,效果越好。
你要相信一件事,就是只要你给孩子一点点机会,孩子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就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他们学的太快了,甚至他们会整天拉着你玩这个游戏,。
你千万不要担心,如果起来一个头,孩子不完怎么办?除非你之前已经把他伤害的太厉害了。你应该会特别认真的来做这件事情。
辅助孩子而不是代替
我们之前设计的一个场景,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该怎么处理?。
普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下:
妈妈说:你要把这个玩具给妹妹分享。
哥哥说:我不,这是我的玩具,我不愿意给他分享。
妈妈就跟妹妹说:要不然,你就别要了,我再给你买一个吧。
妹妹说:不行,我就要这个。
两个孩子都不愿意妥协,妈妈便对哥哥说,你要学会分享,知道吗?你和妹妹分享,你们俩分享才好吧,不分享怎么好玩?赶紧分享,一块儿玩。
哥哥说:就不!
妈妈急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赶紧分享我数三下,123,你和他分享......。
妈妈从哥哥手里把玩具拽过来给妹妹,哥哥哇的一声哭了。
这个方法让哥哥学会了什么叫分享了吗? 他说:哼,分享?我知道了,分享就是把我的东西夺走了给别人。我讨厌分享!
他学会分享了,但是他讨厌分享。
这种原始的方法,是父母在替孩子解决问题。很多父母在生活中总在替孩子解决问题,而这时候孩子压根儿就不会,那么我可以解决问题,
ic ps的方法会怎么做?
第一步,要问大家发生了什么事儿?搞清楚问题是什么。
哥哥说:她要我的玩具,我不想给她。
妹妹说:我想要他的玩具,我特别想玩。
第二步,问双方的感受如何:那你们俩现在有什么感受?
哥哥说:我不高兴。
妹妹说:我也不高兴。
现在两个人都不高兴了。
第三步,鼓励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咱们今天在一块儿玩儿,是为了高兴,对吧?为了能开开心的一块儿玩儿,谁有办法让大家高兴起来?
家长要随时随地调动孩子去玩游戏,要知道孩子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玩游戏。这句话就等于说咱们来玩一个游戏,比一比,今天下午看谁能够让大家开心,孩子们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因为游戏来了。
第四步,当双方提出想法后,说:我帮你们写下来。
家长认真一点儿,拿张纸,帮两个孩子记一下,两个人都说完了,还可以问问有没有别的方法。
如果一招试了不管用,还可以继续讨论,比如,再试着画一条线,左边是哥哥的方法,右边是妹妹的方法,一个一个的探讨。这就是在帮他们练习解决问题。
哥哥说:我可以给他玩,但条件是他不能带走。
妹妹说:我不带走,我还可以把我的这个小玩具给你玩。
试试看,这时候,妈妈问:现在你们俩感受怎么样,开心了吗?
两个孩子回答,我挺开心的,我也挺开心的。
最后一步就是帮助孩子体会:孩子们,知道你们两个刚刚这个行为叫什么吗?你们刚刚这个行为就叫做:分享。
孩子们这才真正学会了什么叫:分享,因为那是他们做到的,而且他们感受到了分享以后所带来的快乐。
I cps的方法就是要通过辅导的方式,而不是告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我讲领导力常用这两种模块:一种是指令的方法,直接让别人去做什么,另一种是辅导的方法,就是要问对方,你的目标是什么,现状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做,有哪些方法,结果会怎么样。
对待大人的这种辅导方式,和对待孩子的icps的方法,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这样的方法会在每一次处理问题之后,孩子都会拥有成就感。他会觉得自己又学会了一件事。比如,今天学会了分享,今天学会的原谅,今天学会的鼓励和号召......
家长帮助孩子学会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是本书的核心所在。
角色扮演,玩偶找办法游戏
帮助孩子练习ICPS,书里有具体的办法:
第一是角色扮演。
白天发生了一件事,大家很不愉快。爸爸妈妈不要难过,毕竟孩子就是孩子,我们不能指望他每次都处理得很好。
晚上爸爸和孩子在家的时候,可以玩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爸爸说:咱们现在把白天你和迈克打架的那件事再演一遍,好吗?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你演迈克,我演你,或者你挑一个角色来,咱们来做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不断的帮助孩子尝试新的方法,让孩子看到不同的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很多家长都不会跟孩子玩,要么陪孩子看电视,要么读书讲故事。家长应该和孩子玩起来,比如玩演话剧,两个人直接表演,能增加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他将来有可能成为一个编剧,还能够有益亲子关系。
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过多的批判孩子,不要过多的说,这样做对或者不对,让孩子把心中所想呈现出来就好。这是我们可以立刻去做的事情。
第二个是玩偶游戏。
因为孩子们对玩偶是很感兴趣的,家里可以买两个玩偶,通过作为第三方的玩偶来对话,尝试各种各样的游戏。比如,现在,我们的规矩是我说什么,你都说为什么。
第三个是找办法游戏
一件事发生了,不管不知道怎么解决,就一起玩一个找办法游戏,多个孩子也可以一起玩。想出一个办法就记录一个,几个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他们会开始竞争。当孩子们不断地涌现出很多想法的时候,就是他们在尝试多样化的解决问题。
要强调的一点是,当家长特别认真拿纸,拿笔写的时候,孩子们会觉得爸爸妈对自己的事情非常认真,她也会很认真的对待这件事。
我在家里和嘟嘟玩,拿一张纸开始记录东西,他都特别认真,每次都趴过来看看,我写的对不对,用纸记录是有仪式感的。
这三个方法都能够训练孩子去做ic ps。
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你觉得孩子提出的方法太鲁莽,太简单,太粗暴会造成伤害等等,这时候你就要教会孩子考虑后果。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用之前,之后来造句。比如:在你动手打麦克之前,是怎样的状态,你动手打了麦克之后是怎样的状态?
第二是用故事接龙的方法。比如:你说今天上午上课的时候,你和麦克开始打闹,然后麦克很生气,追着你的教室里打。这时候你他把你打疼了,你也很生气,接下来轮到你了,该你说了,孩子接着说,我就踢了他一脚,我拿铅笔盒在他脑袋上敲了一下,然后......后面的故事可能会编的很离谱,可能还得编的让你哈哈大笑,可能会编的连龙都出来了,这都没关系,因为你是在用这种方法不断的帮助孩子,考虑接下来如何,后来怎么样呢?
当一个孩子学会去考虑后来的事时,他自身的责任感就出现了。
有一次,我在一个旅游景点,看到两个小男孩儿玩的很开心,这时候他妈妈喊过来照相,两个小男孩儿说我们可以给你照相,但是照完相之后,你要让我们玩iPad,妈妈听后很生气的说不要你们照相了,也不让你玩安排的,小男孩儿们说不着就不找,然后就走掉了,双方不欢而散。连照个像这种事都被孩子拿来要挟,孩子的主动性就已经被破坏掉了。
我想让嘟嘟自己意识到,整天玩游戏是一件挺危险的事,就要帮他去设想后果。
我说:嘟嘟你知道爸爸为什么担心你玩游戏这件事吗?
他自己想了一下说:眼睛会坏。
我说:你希望自己上学就戴个眼镜吗?
他说:我不喜欢,我不戴眼镜。
我接着说:这是其中的一个后果,除了这个之外,你觉得一个人整天玩游戏还有什么后果?
他说:还容易学习成绩很差。
我说:这也是一个很严重的后果,你想不想知道爸爸担心的后果是什么?
我在调动他思考,让他参与进来讨论。
他说:我想知道。
我说:爸爸担心的是怕你上瘾。一个人一旦玩了一个东西玩成瘾了,就很难自我控制。那时候他没有了自控力,整个人就什么事儿都做不成,他会被游戏控制,而不是他自己能做什么事。
聊过之后,他玩游戏就充分考虑眼镜,学习,自控力的问题。
有一天,一个阿姨不让他玩游戏,嘟嘟还说:我是有自控力的,放心吧,完了一会儿,他自己就把手机交回来了。
让孩子自己去了解一件事情的后果如何,他会调动自身的力量去解决问题。父母应该更多的去信任孩子,而不是而不是不断的去评判,管输束,批评。在他表现好的时候,一定要给他足够的奖励,不要跟物质的奖励,那会让孩子变得被动,贿赂的方法只会跟孩子形成交换的关系。
他表现的好时,你可以说:你今天表现的很好,因为你表现出了男子汉的气概。因为你表现出的坚持,因为你表现出了认真。这个时候,孩子才会更加愿意坚持做这件正确的事。
让孩子认识到做对了一件事,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是ic ps的核心。书里还有很多游戏方法,家长可以直接照书套用。
呵护孩子的自立能力
孩子与孩子之间有问题的时候。有三个原则特别重要。
一,搞清孩子对问题的看法。
父母搞清了孩子的想法和对事物的看法后,千万不要试图把孩子拉到自己的价值观的层面上,这是因为首先你的价值观未必就是对的,其次,强加的效果一定会很糟糕。
不评判的谈判是高难度的弹法,我在跟同事,陌生人谈判的时候,禁令做到不评判,倾听多了解,而我跟我老婆说话的时候,经常就会评判,我,忍不住就会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为什么不试试那样做......?
当评判加入进去的时候,对方的反弹情绪立刻就起来了,结果会变成争执。我们应该对孩子有更多的好奇心去了解他,让他用,因为...所以...,之前...之后...这些词来讲述整件事情,分享他内心的感受,会更有利于增加亲子关系。
二,要让孩子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
如果家长总是替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就永远有层出不穷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对孩子放手,让他去学会解决问题,他才能够很快学会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思考的过程是重点,而不是办每一件事都做到完美才是重点。
很多父母不愿意让尝试让孩子自主地解决问题,原因是怕做做错了,造成伤害,得罪别人。要知道,不必担心每一件事,因为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个孩子人生的结果——让孩子的人生收获什么,他有没有得到成长。所以,关注点不应该是每一件事情解决之后的具体结果,而是教会孩子解决事情的过程,才是我们运用ic ps的核心所在。
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其实并不复杂,但是你会发现,难点在于让父母学会抽出身来,父母不要成为孩子人生的主角,而是让孩子成为主角。
我在生活中见过很多人都已经工作很多年了,到现在还是每天跟父母不停的吵架。因为父母不停的干涉他的生活,他的人生几乎都是被父母包办的。当孩子丧失了自己对人生的主宰权,也不认为自己对人生有掌控力或者责任感时,他就变得特别被动,任何一份工作都不会做的特别出色。
希望我们读了《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后,开始慢慢的改变。让孩子自己去做主,让孩子自己来学会解决问题。我们跟他更多的提问,给他更多的支持,帮助他学会各种各样的词语,帮助他体会各种各样的情感。利用书里来的各种小游戏来改变家庭,一个家庭一个家庭的改变,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