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跟风现象愈演愈烈,成为普遍心态,报班热、选秀热等跟风活动层出不穷,这是一种拙劣的模仿,是缺失理性、丧失文化个性的行为,同时也折射出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构成了社会群体心理“亚健康”表征。
人们之所以热衷跟风,一是人们依赖专家指导系统、大众传媒。二是公众从众心理作祟,想要避免奥论压力。三是商业化的推进、社会交流日益频繁、信息强力渗透,竞争生存压力大,人们追逐名利,失去耐心,渴望快速成功。四是媒体不负责任地炒作和推崇。盲目跟风导致严重后果,抑制个性发展,降低创造力,平庙跟随,盲日复制,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文明习惯人生境界等陷人流行化、浮躁化、庸俗化、同质化。如果一味盲目地从众,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可能会被扼杀。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在于个体能否减少自己的盲从行为,运用独立的理性,判断是非并坚持自己的判断。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者搜集的信息不准确,从众行为都是很难避免的。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选择策并无大碍,有时模仿策略还可以有效地避免风险和取得进步。但是,如果不顾是非曲直,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一种消极的从众行为。从扼杀个人的独立意识和判断力的层面来看,从众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但在客观存在的公理与事实面前,有时我们也不得不从众。比如“母鸡会下蛋,公鸡不会下蛋”这个被众人承认的常识,谁能不从呢?在日常交往中,点头意味着肯定,摇头意味着否定,而这种肯定与否定的表示法在印度某地恰恰相反。当你到了这个地方的时候,如果不入乡随俗,就会寸步难行。因此,对从众这一社会心理和行为,人们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认为从众就是没有主见,就是“墙上一棵草,风吹一边倒”。生活中,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为此,我们要沉下心来,坚守自己,坚持个性发展,提高个人素质,学会辨风、选风;我们要正确引导,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文化自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创造性发展中华文化,展示中华文化个性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