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2017F1中国大奖赛在上海落下帷幕。汉密尔顿第6次夺得F1上海站杆位!
女儿Carol在ICS的同事饭飯有幸去现场作采访报道。故,我请她撰写一篇在媒体中心所看到的有关各路记者是如何对F1赛事做现场报道的直观介绍,她欣然答应。
以下文字即为饭飯于昨晚结束ICS·晚间英语新闻直播之后赶写出来的。
谢谢饭飯!周末一起去吃火锅!
文 | 鱼饭飯 (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ICS·记者)
摄影 | 鱼饭飯
在上海奥迪国际赛车场·F1赛道的空中,架着一个媒体中心。
在这个空中玻璃房内,有一群整天紧跟F1赛事及车手轶事,车队动态等所有与F1相关报道有关的媒体人,其中大多数均以报道赛事为主。
上海站的正赛,是在周日下午两点正式开始的
五盏红灯熄灭的瞬间,除了车手、车队和车迷外,还有一群F1的记者们也跟着一起紧张。
他们都紧紧地盯着媒体中心上方的两块电视屏幕,一块转播赛事,一块是实时的数据,其中有些手里握着笔把每个亮点都记录在笔记本上,也有一些打开电脑文档,将这些精彩瞬间用键盘逐一敲击下来,这其中大多数都是纸媒和新媒体记者。
电视媒体记者们还有一片电视混合采访区,那边也有两块屏幕。有些记者和摄像会全程守在那里,因为一旦有车手退赛,他们仍然会愿意在那里接受采访。
昨天的气温很低, 风很大,但依旧有不少媒体在风中守候。
比赛还剩下20圈时,几乎所有电视媒体都开始赶往这片混合采访区,而我也急急忙忙过去想卡个好位置,却发现已为时过晚。
好在记者们都比较和善,都愿意在不影响自己的情况下给你留一席之地,因为更多的竞争是用自己的速度和时间赛跑,用自己的思维迅速找到一个独一无二的视角,而不是所谓的独家采访或报道。
在采访区的大多数记者几乎对每位车手都了如指掌,比如对法拉利的这两位车手。他们知道冰人Kimi不爱多搭理,所以往往不会去刻意寒暄,而是直奔主题,问完直接就say goodbye
而对于他的队友Vettle,显然记者同志们还懂得时不时地开些玩笑,甚至意大利的记者还直接用意大利语和这位德国车手交流,Vettle也会用英语作一些回应。
当然,有时候车手们自己也经常会走向到自己熟悉的记者面前,先完成他们的采访。
除了记者,摄像们也早已熟悉怎么卡好一个最佳位置,在拥挤的环境中如何最好地运用镜头,这里的采访条件根本不可能使用脚架,肩抗摄像机几十分钟对他们而言几乎是小菜一碟。
摄像和记者之间的配合也常常是恰到好处,有时候一个小转身、一个手势就知道对方的指令是什么。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穿着冲锋衣,这也是多年来风雨骄阳里的必备品,当然他们更不会忘记在上周日随时可能会下雨的情况下,给自己心爱的机器事先"穿好"雨衣。
一般而言,整个车手的电视混合采访大概要花上几十分钟才能完成,这其中还包括记者们在采访间隙往往会利用两、三分钟时间,在附近找一片空地完成自己的一个出镜任务。
采访结束后,我和一些电视混合采访区的记者们一起回到了媒体中心,开始听采访写稿子。
这时候许多纸媒、网媒的记者早已在奋笔疾书,有的甚至已经迅速完成了一篇赛事稿件。偶尔也会有记者边全神贯注写稿,边吃着媒体中心准备的小点心以补充脑力。
此时,透过贴着保护室内隐私薄膜的立地玻璃窗可以看到,赛道上的车迷们已陆陆续续离开,而媒体中心的记者们则依旧在码着稿子,或者和自己的通讯社保持着联络与沟通……
【后记】
1.
F1赛车中的车手都来自于不同国家,讲英语时或多或少都会带些口音,为此很多场记都听不懂。
以上这张照片就是昨天请ICS的外籍专家Stu· Clark帮忙听录音,听下来连他都觉得有些车手,比如Kimi讲的英语实在是很难听懂……
2.
2007年, 我第一次来到上赛道观看F1车赛。要问我还有什么记忆,可能就是引擎刺激耳膜那一刹那,血脉喷张的激动…
那一年我最喜欢的KIMI拿了上海站的分站冠军,后来他也成了那一年的总冠军!
...... 虽然之后看他上领奖台成了一种奢望,但时至今日我唯一喜欢的车手- 只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