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原来的中文译名是“超越自卑”现在译成“自卑与超越”——这一个字的差异改得挺妙。
自卑感是一种心理感受,要如何超越,是战胜它吗?
用一个“与”连接,表明说的是两件事情,并非要打败自卑感。“自卑情结”与“自我超越”,这两者之间有关系,是否能成为正相关,取决于对自卑的态度和行为的选择。
并不是说有强烈自卑感的人一定是个显得柔弱、安静、拘束或与世无争的人。自卑感表现的方式有千万种,或许我能够用三个孩子初次被带到动物园的故事来说明这一点。
当他们站在狮子笼前时,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道:“我要回家。”
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我一点都不怕。”
第三个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
事实上,这三个孩子都已经感到自己所处的劣势,但是每个人却都依自己的生活模式表现出他的感觉。
自卑情结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是否“自卑”不用说,不用问,观察其表现,有可能是退缩,也可能是不屑,甚至是勃然大怒。
这个情结其实人人都有,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以及如何对待。“任何一种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举止背后都有一种亟需隐藏的自卑感存在。”
而阿德勒觉得更重要的是“自卑感并非异常。它是人类处境得以改善的动力之源”。人类都有对优越感的追求,这是所有人的通性,而优越感是对自卑感的补偿。
我们常常希望改进目前的地位或状况,这种想法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自卑感。在理想的情况下,这种心态有可能驱使我们改造环境、改善自己,从而获得安全感、建立优越感。这也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主线。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为了摆脱自卑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和目标,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当人们在职业、社会合作、亲密关系这三个方面频频遭遇问题,就会容易表现出一种自卑的人格气质。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小镇,家庭富裕,在维也纳长大。他的父亲是一名做谷物生意的富犹太商人。在六个孩子中他排行老三,他的哥哥Sigmund是个典型的模范儿童。阿德勒生来羸弱,幼年曾患佝偻病,4岁才学会走路。阿德勒的早年记忆都围绕着疾病和医疗干预而来。“我所能回忆起来的最早往事是,由于我罹患佝偻病,我被绷带绑着坐在椅子上,健康的哥哥坐我对面。他上蹿下跳,来去自如,然而我每动一下都会极度紧张,非常费力。每个人都尽力帮我,父母更是呕心沥血。”在5岁那年,他又得了一场十分严重的肺炎,医生当时判断治疗无望。出人意料的是,阿德勒最终活了下来。疾病一天天远离了他,他和哥哥之间的竞争则持续了一生。身高不足5英尺5英寸、自觉长相丑陋的阿德勒总觉得受制于身材魁梧、相貌英俊的哥哥,他正是通过获得在学业等其他方面的成功来补偿自己的身体缺陷。
可以说阿德勒开创“个体心理学”理论,与他自己的童年经历密不可分。他对自己的心理发展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同时作为心理医生接访了很多病患,许多案例也印证了他的理论。不过他所在的年代,心理学更多是一种经验、思考和探索,没有用实验的方式来进行研究(即便是实验,也不能说就是真理),所以观点不是结论,他说的理论都适宜通过自己的个体经验来验证一下。
个体心理学认为,由于身体的发展不充分和自卑感,使个体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环境。因此,社会感是与生俱来的,和个人的特性天然相连。所以自卑感不单出自身体缺陷,还可能是贫穷、被忽视、溺爱、兄妹间的竞争等等原因。
“没有人能长期的忍受自卑感,他一定会采取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
自卑感和自大往往会交替出现,一时自我感觉良好,一时又觉得无比惨淡——意识到这样的心理过程是常见的,就不会为自己出现了这样的心态而恐慌。“自卑感并非什么坏的情感,或是变态的征兆。相反,它是每个人追求更加优越的地位和完美的人生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心理反应。”
看到别人的优秀可能会“嫉妒”,可能会“自惭形秽”,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想法,然后意识到这是常人会有的心理,接纳自己作为常人的状态,反而会很快“越过”自卑感,回到原有的心境里。
内心设定了一个目标或者外界给定了一个标准,但是没有达到,这时候也会有沮丧和自卑的感觉。意识到这个“自卑”是差异引起的,正视差异产生的原因,接纳自己真实的能力,然后改进或调整。
如果不能接受真实的自己是“丑”的,是“懒惰”的,是“软弱”的,是“贫穷”的,是“不那么好”的——选择逃避到虚幻的假象里,并不会让“自卑感”消失,而会换成其他的表现方式——往往成为对自己的限制,不去尝试困难的事情,以免发现自己缺点。
促使人类行动的动机,是个人对未来的期望(虚构),而不仅是他过去的经验。这个他期望的生活目标虽然是自己虚构的,却能使人按照自己的期望去行动,个人一般并不了解自己生活目标的真实意义,他常常是潜意识的。阿德勒把这种虚构的目标之一称为“自我的理想”,个人能借此产生一种动力和优越感。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生活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
我觉得书名的原义是这本书想带给读者的启迪,与其说这是本心理学书籍,不如把它当做哲学书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