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应该是一个谈情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说理的地方。这个“情”是什么?是夫妻之间的互敬互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之爱、孺慕之情。当你与你的家人的想法不一致的时候,最好的沟通方式不是跟他们讲道理,不是用道理去说服他们,而是谈情,用亲人之间的爱去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思维破局》
实不相瞒,看似平常的一段话,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要义却让我花了30来年。对我来说,这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回想以前的无知,种种的行为,比如和父母的数次争吵、和爱人的争吵,一次又一次的伤痛犹如一块块疤痕,想去掉却不是那么容易了。
回想起来,在和父母对弈的这些年,我也不是没有进步的,一次次争吵过后,我也会去想整个过程的前后,这是自我觉察的过程。从最开始的一有矛盾就争吵,吵过以后还坚持自己是对的,绝不妥协。到后来,边吵边想自己有没有过错,我的观点基于什么考虑,父母基于什么考虑,吵过后平静下来再想应该怎么选择。现在,虽然偶偶忍不住还会和父母争两句,但心态完全不一样了。因为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她们的坚持多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是为了孩子是对的,父母生活的年代跟我们毕竟不一样,思维观念等也不一样,看问题做选择自然和我们会有不同。因此,每次忍不住要吵的时候,我都脑瓜子疼,要怎么把他们说服呢。在读文章的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
接下来说一下夫妻之间,我和我的妻子这几年相处不是很和谐,有点自爆家丑的感觉,也正是因为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虽然有点小纠结,但是能把我的自我觉察分享给你,对我而言也是新的开始。和所有夫妻一样,恋爱期的我们看对方全身都是优点,很少吵架,即使有意见不一致也会忍让。结婚半年以后,情况发生了改变,我们经常会因为生活中琐事发生争吵。我认为很好解决的矛盾,在她看来成了原则问题,说什么都不管用。想心平气和的跟她讲道理,也听不进去。有一段时间试着去迁就她,说什么都对,绝不说不同意见,可是在那段时间,发现很多事情按照她的想法发展下去,生活的轨迹跟我的预想差距太大了,感觉我们的生活偏离了正确方向。对未来的担忧让我产生危机感,于是我不再迁就,遇到事情就想跟她讲明厉害关系,头疼的是她听不进去。那段时间真是把我逼疯了,整天没精神,干什么都没劲。不想跟她讲话,老在想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读到这里,再回头看文章第一段话,是不是感觉以上问题的答案呼之欲出。此时想起一句歌词“多么痛的领悟...”。
在家里,讲“情”不讲道理,解决问题的方向是没有错的,但是具体情况却需要区别对待。在与父母之间,父母对你的未来影响范围已经不是那么大了,他们时常会问你了解一些情况,提一些建议,唠叨几句,而你可以选择采纳或者略过。生活中的琐事,他们有他们的习惯,你不会傻到强迫一把年纪的人改掉你认为的不好的习惯。而夫妻之间却不同,小家庭的未来由两个人合力打造,两个人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影响。好的情况是两个人共同精进,都能主动觉察自我存在问题,都能采用正确的方式去改变,乐于接纳对方的意见。在这种状态下,一方对另一方的迁就会特别温暖,也不会让生活失去理性,小家庭会向好的方向越来越好。相反,不好的情况则是两人的想法不一致,一方主动精进,能自我觉察,善于接纳新思想,而另一方却坚持己见,没有自我觉察,不愿听取意见,就认为现在最好,不愿成为更好的自己。这种状态下,我的迁就变得没有什么意义,迁就不会成为一种温暖变为力量,反而成为负面能量。这后一种情况就是我当下的状态,让我脑瓜子疼。
在这里不讲父母与小孩之间,不是我认为不重要,而是因为没有带过小孩,没有经历不敢讲。虽然最近在学习家庭教育,也只是知其皮毛,不敢胡说八道。我认为对小孩首先是培养平等的关系,把小孩当朋友。做到这点,在与小孩想法不同时,需要家长更多的爱和耐心,也需要家长更多的智慧去讲清楚自己的道理。
家,讲爱不讲理的地方。这个道理你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