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的开头,引用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一句话:文学是人学。
有人对文学这个概念很模糊,认为一篇文章高深莫测无论横看竖看都看不懂,就是文学,就是好文章。
若真的是这样的话,干脆不要写白话文了,写文言文的话,不仅可以让人翻译一遍,还可以体现自己知识的渊博,何乐而不为呢?
最近,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起热议,这是一篇大量引用生僻字、生僻典故进行生僻表达的作文,说实话,本人作为一位职业作家,当中都有一些字不认识。
这篇作文最开始只有39分,后来经过其他老师评阅了之后,才变成了满分作文。其阅卷组组长陈建新给出的理由是:文字的老到与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
想必很多网友已经看过原作文,这里就不拿出来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下,到底什么才是好文章?
第一位阅卷老师的评分只有39分,本人认为该位老师的评分标准较为合理,作文不是显摆的地方,而是表达思想,阐明观点的地方。
至于这个话题:晦涩难懂与朴实无华,哪一个才是好文章?
先给出答案:朴实无华。
阅卷组长指出这篇作文相当的老到,那么什么是老到,用词生僻,引用过多典故就是老到?麻烦看一下韩寒先生当年的《杯中窥人》。
那才是老到,思想深刻,观点犀利,但是在韩寒先生的那篇文章当中,能够看到什么生僻的字眼吗?并不能够。
老到不是说用了一个别人不认识的字就是老到,明明可以用一个相当普通的词语精确地表达意思,偏偏用一个你不认识我不认识的词语出来拗口。
有一句话怎么说呢,文笔不够,引用来凑。很简单啊,自己写不出那样深刻的句子,不过没有关系,我可以引用,上下三千年那么多先贤的名著,平时随随便便记一些别人不知道的内容抄进来,不但可以提升作文的档次,别人还会佩服自己的底蕴。
本人承认,在最初接触文字工作的时候,也喜欢用一些生僻苦涩难懂的字词与典故,因为这样显得自己很有本事,别人一看看不懂,便会很崇拜自己。
不过后来,本人经过语文老师的一番点拨之后,才明白这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卖弄小聪明。
真正的好文章,应当写得简朴,用最简单的词语表达出最准确的意思,写得清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毕竟文学就是让读者通过故事明白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如果文章读都读不懂,那么还谈什么文学?
文学是人学,它的中心是为人而服务,而不是摆空架子,变得华而不实。
郭敬明够厉害了吧?可是为什么他一直不受人待见呢?原因就是文字过于华丽,故事没有内涵,这一点著名作家王蒙先生专门作出了批评。
一篇文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口水话不知道怎么写,第二是华丽浮躁生僻晦涩难懂,第三是朴实无华返璞归真。
也就是说,这篇作文的境界还在第二个层次,还在入门的阶段,但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对这种文章大为赞赏呢?
原因在于谁不喜欢华丽的衣服呢?看见了它的美丽,何必在意内心是不是一个空壳子。
很多人对文学一直有一个误解,认为看不懂的就是好文章,还是那句话,要说看不懂,干脆写文言文算了。
想必看过很多严肃文学作品的读者都知道,那些大作家写的文章,有几个作家的文章有生僻字词有从未听说过的未曾经历过考证的典故?
本人研读严肃文学几十年,铁凝莫言贾平凹梁晓声余华韩少功刘恒格非迟子建张抗抗叶兆言阿来王蒙麦家徐则臣等人的作品,哪一部没有研读过,还真是没有看见过苦涩难懂,掉书袋的写作方法。
难道说这些大作家的文化底蕴没有这个高中生的知识丰富,因此他们写不出来,这位高中生就可以写出来?
或许就是这样吧。
当然,最后真正能够成为作家的人,之前高考时候的高考作文大都是一个很低的分数,不要问为什么,因为套路与模板样式的写作规矩,作为一个有志成为作家的人,是不齿于进行这样的写作的。
最后还是以著名作家、《萌芽》杂志社赵长天之子那多的话结束这篇文章:(这篇作文)撇开引用不谈,没有一句话是好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