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卫国国君姬妾所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姓姬。公孙鞅年轻的时候好刑名之学,在魏国丞相公叔痤手下做中庶子。公叔痤知道卫鞅有才华,但他还没来得及向国王推荐,自己就病倒了。
有一天魏惠王来探望病情,他对公叔痤说:“您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国家的事情该怎么办呢?”公叔痤回答说:“卫鞅人尽管年轻但很有才华,可以将国家大事托付于他。”魏惠王听了之后并没有回答。魏惠王要离开的时候,公叔痤屏蔽了左右,对魏惠王说:“卫鞅很有才华,我王如果能用就委以重任,如果不用,就把他杀了,不要为他国所用。”魏惠王点了点头。魏惠王走了以后,公叔痤便把卫鞅叫到自己身边说:“我向我王推荐你,但他并不打算任用,你赶紧逃到其他国家去,以免被他们抓住。”卫鞅说道:“魏王不听你的话任用我,当然也不会听你的话伤害我。”果然魏惠王离开公叔痤府上后,便对左右说:“公叔痤老糊涂了,怎么能让我把国家大事托付给卫鞅一个毛头小子呢?”
西行入秦,游说秦君,欲扬先抑,步步为赢。
公叔痤死后,卫鞅听说秦孝公在秦下发了求贤令,征集贤能之士以恢复穆公霸业,于是便西行入秦,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了秦孝公赢渠梁。卫鞅和秦孝公谈了很久,秦孝公一直打瞌睡,提不起一点精神。卫鞅走后,秦孝对景监说:“你引荐来的人说话不着边际,能对秦国有什么好处呢?”景监用秦孝公的话去责备卫鞅。卫鞅说道:“我是用五帝治国的方法来开导他,他不能领悟,希望五天之后,再向引荐我见孝公。”卫鞅第二次见到秦孝公的时候,比第一次情况要好一点,但还是不能让秦孝公满意。事情过后秦孝公又斥责景监,景监又去责备卫鞅。卫鞅说:“这次我用三王治国的方法去引导他,他还是听不进去,请再次引荐我。”
于是卫鞅第三次去见秦孝公,这次交谈之后,秦孝公对卫鞅的言论已经有所肯定,只是还没有完全听取。这次过后,秦孝公对景监说:“你这个客人还不错,我和他很谈得来。”卫鞅说:“这次我是用五霸治国的方法来引导他,看来他能够接受,请让我再次进见秦孝公,我知道该和他谈什么了。”于是卫鞅第四次进见秦孝公,这次两个人谈了很久,秦孝公表示自己想一直想听下去,不想打断。
富国强兵的谋略,变法图强的决心。
事后景监问道:“你是用什么方法打动我们国君的?我们国君非常高兴。”卫鞅说:“我先用三皇五帝的治国之策去开导他,希望把秦国治理的像夏、商、周一样,有很高的道德水准,可是孝公没有耐心等那么长时间,他表示在自己在位的时候,就希望看到成绩,这是他所期望的。怎么能憋憋屈屈得等上几十甚至上百年之后,才成就帝王之业呢?所以后来我只能用富国强兵的谋略来为孝公出谋划策,但如果这样做的话,秦国就不能达到殷朝、商朝的道德水平了。”
不从于众,不流于俗,不拘于理,不陷于利。
秦孝公任用卫鞅后,卫鞅便想在秦国实行变法,但秦孝公害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劝秦孝公说:“成大事者不从于众,君主作出的决定不必和百姓商量,百姓只用共享成果就可以了。聪明人做出的决定也不是常人所能理解,不一定要效仿古人,主要看适不适合国情。”
甘龙说道:“圣人在教导人的时候,不会轻易改变人的习惯,聪明人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不会轻易改变原来的法度。按照人们旧有的习俗来教导,不用费力就可以成功。按照原有的制度来治理国家,官员们熟悉程序而百姓也不会受到惊扰。”杜挚说道:“按照过去的办法治国,就一定不会有错,变法要有十倍的功效,能看到巨大的利益才可以进行!”卫鞅反驳道:“周武王和商汤不守旧得到天下,夏桀、商纣遵循旧礼而亡国。可见改变古法的人不值得否定,遵循旧礼的人也不值得赞扬。”秦孝公说:“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开始着手制定法令推行变法。商鞅西行入秦,并没有急于和盘托出自己的谋略,而是一步步试探秦孝公的决心,谋国欲扬先抑,最终获得了秦孝公的信任,成功入职并官拜左庶长,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随之拉开了帷幕。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