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玉门市——锁阳城——破城子遗址——大地之子雕塑——瓜州安西府古城墙——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敦煌锦江之星
里程:330公里
用时:13小时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早上七点半从酒店出来,大街上人极少,在离酒店不远的地方吃了一碗牛肉粉汤,就开车去往锁阳城。
锁阳城原名苦峪城,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城东南约70公里的戈壁滩上,分内外两城,外城总面积80万平方米,内城总面积28万平方米。西北角墩高18米,上有敌台、擂台等古代军事设施,始建于汉,兴于唐,其形制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古城风格,其它各代都不同程度地重修和利用过,到明朝因嘉峪关闭关而废弃。
锁阳城是丝绸之路咽喉上的一大古城,在河西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诸方面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锁阳城之名缘于清代民间,因城周围有诸多味美甘甜的锁阳,后人因物命名为锁阳城。古代锁阳城附近有一大片非常开阔的绿洲,是酒泉郡与西域联系的纽带。
锁阳城具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同时在锁阳城周围也可以看到沙漠逐渐侵蚀古城的过程,所以也被称为古代沙漠化演进过程活着的典范标本,是中国西部古文化遗存和独特自然景观结合最为完美的旅游景点。遗址同时汇集了古城址、古寺院、石窟寺、古墓群、古河道、古渠道、古垦区等多种文化遗存,其文化面貌的多样性和复杂丰富的内涵为国内罕见。
玉门市到锁阳城先经过G30,在西双塔收费站下去之后沿着239省道一直往南走,路两侧有大量的湿地,当地政府在路边设立了很多停车区和观景亭。经过将近两个半小时的车程,行驶约150公里,十点半到了锁阳城景区门口。
景区门口竖立一个巨大的薛仁贵征西的雕塑。相传唐代名将薛仁贵奉命西征,一路顺利,可是打到苦峪城后,中了埋伏,被哈密国元帅苏宝同围困在城中。唐军虽然多次冲击,仍然冲不出重围,只能固守苦峪城。一天天过去了,城中粮草快要断绝,老将程咬金杀开一条血路去长安搬救兵,薛仁贵召将士节衣缩食,并亲自带人挖草根树皮充饥,以待援兵。有一天,薛仁贵发现城周围田地里生长的一种植物和红萝卜一样,名叫锁阳,可以食用,便命令将士挖出来充饥,这里遍地都有锁阳,将士们挖吃锁阳一直坚持到程咬金救兵到来,后来薛仁贵将苦峪城改名为锁阳城。
当然,这只是瓜州当地的传说,真伪并不可考。薛仁贵在唐高宗时期确实任过瓜州长史,但是我查了一下,唐时长史只是一个虚职而已。而坊间流传关于薛仁贵“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的歌谣里的天山,也并非是现在新疆的天山,而是蒙古国境内的杭盖山。所以薛仁贵是否来过这个锁阳城也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边塞诗人王昌龄确是一定到过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就是在这里写的,而唐时的玉门关也不在现在的位置,位于锁阳城北约二十里处(也有说是西北五十里)。当时的诗人应该是站在苦峪城的城楼上,诗如泉涌,豪气冲天,一蹴而就写成千古诗篇。
玄奘法师也是一定到过的锁阳城的。公元627年,玄奘申请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公元628年,29岁的玄奘开始秘密西行。然而,他离开兰州刚到凉州,就成了一个“犯罪嫌疑人”。时任都督李大亮强令其东还长安,还发出“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县,宜严候捉”的通缉令。据《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昼伏夜行到达瓜州后,所乘之马也死了,官府的通缉令也到了瓜州,玄奘在瓜州城滞留月余,不知如何是好,在这里,他又遇到了州吏李昌并得到了其支持,但李大人还是催他尽早离开瓜州。可是没有通关文牒,依然无法通过玉门关,无可奈何之际,有一个礼佛的胡人石槃陀来拜见玄奘法师,承诺可以带法师绕过五烽(玉门关外五座烽燧,各相距百里,燧下可取水)官道,到达伊吾(今哈密)。又得到一个经常往来伊吾的老人资助的马匹。石磐陀带着玄奘法师连夜出发,渡过疏勒河,绕过玉门关,但石磐陀很快反悔,又想强迫法师东归,被法师严辞拒绝,但法师宅心仁厚,送给石磐陀一匹马并承诺不告密之后分道扬镳。没有了徒弟,玄奘一个人孤零零,其后在第一烽校尉王祥的帮助下才最终“偷渡”成功。如今,玄奘的故事被记录在了瓜州东千佛洞的壁画里。
同样位于瓜州的东千佛洞为敦煌石窟群之一,位于瓜州县桥子乡南三十五公里峡谷两岸,现存洞窟二十三个,有壁画、塑像者八窟。在众多的壁画文物中,《玄奘取经图》显得非常珍贵。画上有一匹马,也有一个胡人,一副尖嘴猴腮的模样,此人当是石槃陀,侧身而立的玄奘虔诚地朝拜观音。石磐陀应是孙悟空的原型。
景区内除了三个工作人员之外,就只有我一个游客。三个工作人员中一个负责售票,一个是负责安保,一个则负责景区内的电瓶车。一直到我逛完出来,也没见第二个游客。
景区门票50,电瓶车20,不允许开车进入,但是整个游览过程只有我一个人,工作人员开着一辆电瓶车带着我,边走边给我讲解。锁阳城景区主要有两个景点,第一个是锁阳城遗址本身,第二个是城外的一个叫塔尔寺的寺庙遗址。
从景区门口坐电瓶车往里走,要经过十几分钟才能走到遗址跟前,道路两侧都是荒漠,接近遗址首先就会路过锁阳城的标志性建筑,一个建在城墙上的瞭望楼,再往里走就是第一个观景台,位于锁阳城西南角的一个马面之上。下车后工作人员带着我步行登了上去。站在观景台上,可以将整个锁阳城纳入视野之内,可以清晰的分出外城、内城、官署区等,在内城里还有大量高低起伏的沙丘,沙丘上被灌木丛铺满,沙丘之下其实是古代的各类型的建筑,坍塌后就被黄沙掩埋。
城外南侧和西侧则可以远远看到祁连山的雪峰,北面二十里则是唐代玉门关所在的位置,现在则杳无痕迹,东边十里原有疏勒河流过,锁阳城外面曾有良田九万亩,戍边的军士及当地的居民将疏勒河水通过大大小小的人工沟渠引至锁阳城周围,使锁阳城成为周围难得的一片绿洲,也成为了一个商贾云集的商业中心和军事要塞。但随着明王朝的闭关政策以及疏勒河的改道,锁阳城最终被明王朝所废弃,原有的农业设施渐渐被每年夏季的洪水所侵蚀,现在已经开始往雅丹地貌的方向发展,初期雅丹的特征已经显现出来,若干年后,可能也会变成像魔鬼城一样。
工作人员讲解完之后就下楼回到了电瓶车里,让我在原地拍照留念,我看到有一条往里延伸的景区栈道,耐不住好奇,就沿着栈道往里面走,有部分栈道已经被黄沙掩埋,走了一千多米,依然看不到头,折返后看到工作人员又回到高台山在找我,给我说里面现在不让进去,主要是为了保护遗址,不过我也确实没看到警示牌,而这条栈道确实跟其他景区的参观用道路非常相似。
第二个景点是塔尔寺遗址。塔尔寺在唐时是阿育王寺,应该就是玄奘法师滞留在瓜州讲经的地方,现在主要还留存有藏经阁和几座供奉塔。之所以被叫塔尔寺,也是因为藏经阁形似佛塔,被当地百姓俗称为塔尔(儿)寺。藏经阁上有三个盗洞,最大的盗洞至少在清代以前都已出现,1907年英国探险家和考古学家斯坦因也来塔尔寺考古,当时这个盗洞已经存在,而两旁的两个小的盗洞则应该是在民国时期出现的。
藏经阁后面遗留着几座供奉塔,应是当时民间集资所建,规模不大,但也已经在大漠风沙中屹立数百年,桑田沧海,见证了塔尔寺和锁阳城由盛转衰的历史。
从锁阳城遗址出来沿着239省道往现在的瓜州县城方向走,越过锁阳城镇后走270县道,在270县道旁边就又可以看到一个古城堡遗址,这个古城堡被当地人成为破城子,所以也叫破城子遗址。
破城子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常乐村西,当地人历来贯称“破城子”、“常乐城”,正好位于唐瓜州城(即现锁阳城遗址)西北五十里,与瓜州遥相呼应,在该城的南北两面,还分布有两处庙宇遗址,是一处完备的具有军事防御特点的城防遗存。始建于西汉武帝时期,为汉广至县置所,属敦煌郡,唐时为常乐县治所。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破城子遗址就是唐代玉门关的所在地,因为有史料记载“初唐玉门关在瓜州西北五十里之葫芦河上”。
我到的时候遗址正在进行维保,但是并没有人在作业,我问了一下当地村民是否可以进入,村民说可以,然后对我说里面啥也没有,没啥可看的。不过我还是从一个破损的城墙处尽到了遗址内部。规模大约方圆一平方公里,比之前考察的黑水国遗址稍大一些,但远不及骆驼城和锁阳城大。里面几乎什么都没有,东侧城墙搭建了施工平台但无人作业,当我走到东北角的时候,忽然发现地上卧着一只藏獒,虎视眈眈的盯着我。当我靠近的时候开始对我狂吠,并向往我的方向扑过来,不过被一根固定在地上的长绳子牵着,无法向我靠得过近。但我还是被吓得不轻,一方面庆幸幸亏没有靠得过近,否则周围连施救的人都没有;另一方面我也不敢逗留,掂着脚从东北角一个出口快步走到了城墙外面。城墙外面依然遗留有一些建筑的遗迹,应该是古城的附属建筑,可能是庙宇之类的建筑。
我从外面绕道西城墙再次进入遗址内部,沿着西城墙和南城墙回到最早进入遗址的豁口处,回到车里感觉还是不甘心,就用无人机又拍了一下全景,之后就继续出发了。
沿着270县道再走10公里,在公路右侧的红山坡戈壁滩上,有一个巨大的雕塑,一个婴儿趴在地上熟睡,这就是著名的大地之子。这个雕塑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教授设计并建造的,雕塑长15米,高4.3米,宽9米。董书兵教授通过对当下全球大型雕塑的梳理和研究,对目前国内可运用的大型雕塑创作材料进行应用尝试后,选定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利用3D扫描获取模型数据,再分块进行3D雕刻,最后逐块雕砌安装成型。
从大地之子雕塑再沿着270县道往北走18公里就到了现在的瓜州县城。瓜州在清代原名为安西,起始于康熙年间,康熙帝在安西布隆吉大败葛尔丹部属3000余人,始称“安西”,取义为“安定西域”,寄托了平定西域之乱的期望。清雍正元年设置安西直隶厅,后改为安西府、安西直隶州,至民国二年(1913年),安西直隶州改为安西县,此县名一直延用至2006年初,2006年改名为瓜州县。
在现在的安西县城北边,还留存有一部分安西府城的古城墙,我去看了一下,也没人管理,近乎废弃。城里有一个草圣文化园,我一直没搞明白是纪念谁的,后来到敦煌博物馆参观的时候才知道草圣是出生在瓜州的东汉书法家张芝,被称为“草书之祖”和“草圣”,其书法被誉为“一笔书”。
出瓜州沿着柳格高速向西南方向走120公里就到了大名鼎鼎的敦煌,下高速后进入到314省道,行约4公里后路边可以看到几个烽燧,始建于汉,一直沿用到唐,到现在保存的依然比较好。
敦煌别名沙州,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汇处,同样也是西汉的河西四郡之一。公元400年,李暠据敦煌称王,建立西凉国。敦煌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国都,以后亡于北凉。唐朝末期、五代十国时期以及北宋初,敦煌在失去与中原王朝的联系后,被先后被归义军张氏家族和曹氏家族控制,但一直尊中原王朝为正朔,一直到曹氏第八任节度使时期被西夏元昊所灭。李暠,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是李暠六世孙,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753年)追尊其为兴圣皇帝。
到敦煌后我直接去了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下午六点的鸣沙山依然炽热无比,有点失误的是我没有穿鞋套,导致最后鞋子里钻满了沙子。
在鸣沙山一定要骑骆驼,这比骑马舒服多了,首先是稳,速度也不快,并且是组队前进,不疾不徐。在驼队中途休息的地方我去体验了一下全地形摩托,过程过于惊险,不建议体验。
驼队最终目的地就在月牙泉旁边,但是一般都是先爬到月牙泉对面的沙山上,从高处欣赏月牙泉,看着不高的沙山爬起来却很吃力,但是下山却很有意思,深一脚浅一脚踩在沙子上往下滑的感觉很奇妙。
月牙泉旁边建有一些仿古的亭台楼阁,到此一游足矣,近处的月牙泉其实并无太大景致,倒真不如坐在沙山上俯望。许多人一直在沙山上等日落,敦煌的日落时间大概是9点出头。
晚上住在敦煌市中心党河畔的锦江之星,会员价只要99元,窗户下面就是波光粼粼的党河,晚上的党河畔人潮如织,河上还有游船穿行,异常热闹。
楼下就有许多的烧烤摊,我吃到了让我至今都怀念不已的胡辣羊蹄和红柳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