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师范毕业,我就进了运城新教育实验学校,以新教育人自居,学习五大理念,做着六大行动的课题实验。虽然很多东西并不知其所以然。然而正如那句话所说: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我们这群种子便在岁月的洗礼下,见证了许多,也领悟了许多。关于童话剧,我们还真有一段不可言说的故事。
相遇——看起来很美
08年苍南年会我第一次看童话剧,演的是《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真的,看起来很美,精心挑选的演员、穿着漂亮的戏服、摆着精美的道具、说着故事里的对白、,一场声色光影的高级节目。心动,但一直没有行动。因为感觉没有重要来宾,就没有必要费那么大工夫。
相识——做起来很烦
不知什么起,童话剧在运城实验校也开始了,一到期末,童话剧一场接一场,但事实上我现在都不记得我的第一部童话剧是什么。因为那对当时的我来说就是一个时间集中在在四五月份,然后从全年级挑出能演能跳能说的孩子,然后全年级老师分工负责,调课占课排练、最后校长把关验收,一切准备妥当,邀请家长观看的一个大型节目而已。
相知——演起来有啥用?!
一年又一年,一场又一场,童话剧演出也由年级演出变成班级演出。再后来我就到了运城国际,童话剧更要演,还得演精彩。小石头的第一部童话剧是《绿野仙踪》,我个人评价——精彩极了。可三下演什么呢?开学很长一段时间了,我还没有确定。其实并非不确定,而是无暇顾及。因为小石头教室是新扩班,最初只有11个孩子,所以整个学期我们班时不时就会插进一个新生,且不说差异,有些孩子还没能彼此深入了解就得马不停蹄的跟着大部队向前走。我一路拽着走的很辛苦,但问题还是一次又一次的暴露出来。尽管我们已经演过《绿野仙踪》,但我感觉事实上,石头们上路既没有带上智慧、也缺乏勇气和仁爱,什么都做不好。只能说我们的童话剧演的很精彩,然而有卵用?有啥用?
这时,我们按计划要共读《一百条裙子》。这不知是我第几次读,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这次读却不一样了。虽然乍一看我们好像没有旺达穷,没有佩琪高傲,也没有玛蒂埃懦弱。然而当下我却读到了跟旺达一样啥都做不好还不被人待见、缺乏存在感的辛酸(当然现在我知道这个根绝只是我个人当时过渡焦虑在作祟)。
第一次主题探讨时,我问石头们:
“你更像谁?”
“数学题算错被大家笑话的时候,就是旺达。”
“当我嘲笑别人的时候,我就是佩琪”
“当别人打架的时候,我看热闹就是玛蒂埃。”(有没有觉得很套路。)
不过更多的选择是自己像旺达。
“轮滑的时候,我滑的慢,他们就看我笑话,我觉得我就是旺达”
“宿舍里他们三个商量好不理我的时候,我就是旺达。”
“没人跟我玩的时候我就是旺达。”
“某某欺负我的时候,我就是旺达。”
当时教室就是一片诉苦之声,一个个都很委屈。我的天哪,我这个老师都做了什么?可是我们真的像旺达吗?或者跟旺达一样惨吗?
于是我们又读了一遍《裙子》。第二次读后,孩子们在故事本上写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
“佩琪其实是个不错的孩子,就是她帮助别人改正错误的方式不太合适,别人做了做事不应该用嘲笑的方式对待,你应该告诉她撒谎是不对的。而旺达错就错在撒谎说自己有一百条裙子,如果不撒谎有可能佩琪就不嘲笑她了。(辰)”
“佩琪也有她的优点,能自己承认错误,还很自信。同时,为了一个小动物受伤都能哭上好几个小时,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呢。不好的地方就是她站在道德知道点约束、嘲笑别人,我们可不应该学她这样。但是也并没有多糟糕,谁让旺达撒谎了呢?(瑞)”
“旺达有问题,别人嘲笑她,她却不跟老师说,这叫不会保护自己。(璇)”
之前石头们都觉得自己是旺达,现在却又为欺负自己的佩琪解脱。不难看出孩子们可能还是更像佩琪,或者佩琪更像自我镜像中的自己。在我们美好的想象中,我们自己就应该是佩琪这样的人设,聪明、幸福、时刻处在目光和话语的中心,这样的自己怎么会出错,要错也是别人先有问题。
很显然:我们都不是旺达,当然更不想做旺达。
那段时间,班里一个女孩经常跟妈妈抱怨自己遭到同宿舍另一名女生的不公待遇,她总觉得那个孩子不让同宿舍的女孩跟她玩,甚至其他宿舍女孩也不能跟她说话。一次,两次……她妈妈的焦虑也随之一次次升级。可我看来这不就是女生很常见的小问题吗?约来一聊,女孩们转眼就一团和气、其乐融融。可过不几日,她妈妈又来电诉苦,我就纳闷了:当着我的面,孩子们明明就好好的啊。屋漏偏逢连夜雨,这边还没处理好,其他孩子那儿也出了乱子。那段时间各种小报告打的是层出不穷:被人骂了、被人打了、被人弄坏文具啦、被捉弄了、被嘲笑了……
为什么要打报告,因为小石头刚开班的时候,我就告诉过石头们:我们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伤害或误会,当遇到那些没有触及我们底线和原则的伤害时三个字处理——别理他。我告诉石头们不理他就是对他错误行为最大的蔑视。当然是在受不了的话,你可以选择跟我报告。因为我总觉得打过报告后,孩子心里多少能舒服些。可不久后,这两姑娘竟在教室爆发了,都哭得很可怜。原来她们复合后,受害人把被告人曾做过的或没做过的总之是不好的事全都写在小本本上,而这个小本本偏偏不小心被人看到了。也不怪孩子,她已经按照我说的不理会,但内心无法释怀,于是就一笔一笔记在小本本上。
以前这招挺管用的,我们成年人现在在面对一些流言蜚语时不也是一笑民治不理会吗?可现在怎么就不显灵了呢?那到底该怎样面对别人的伤害呢?我想到了旺达。旺达面对伤害,是告状?是报复?是蔑视他人的不理会?其实书里看不出她的反击行为,最多只是写道她用一种莫测的目光看向远方,姑且也算一种不理会吧。同样都是不理会,效果怎么差那么远?那段时间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后来我发现了旺达不理会的态度中没有泄恨、没有报复,仍以一颗单纯而美好的心去面对所有人,甚至还将自己的画送给伤害自己的人。为什么呢?
于是我们第三次共读,孩子们发现:
“一百条裙子是旺达的一百个愿望,是她心中的美好愿望。可能她在哪一天做了一件好事,就画下一条代表那件好事的裙子。那都是旺达创造的珍宝,时刻提醒自己,即使生活的环境不好,也要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也要有梦想。(航)”
“面对佩琪那样的嘲笑自己,旺达还是将她画的最好的两幅画送给佩琪和玛蒂埃,就一百条裙子就是旺达美好善良的心灵。她就像纯洁的莲花一样,生长污泥中,但是保持一颗纯真的心。(雨)”
“如果我生活在黑暗的世界,我也会想旺达一样,不因为别人的嘲笑和轻视,就放弃自己,我还要努力,要把黑暗的世界变成光明的世界。(清)”
石头了解到旺达的时间可能还要用来画自己的裙子,她的生命可能还有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事情要追求。在创造美好、实现自我的道路上,什么伤害、怨恨、报复显得不值一提。三次共读后,受害者丢掉了小本子,和被告人一起坦诚了自己的小心思,这对欢喜冤家终于和解。这个时候《一百条裙子》就是小石头的故事,就是当下我的故事,我们一定要演这个故事。但拿到剧本,却发现这个剧本是王琼的,只属于她和她的孩子。我要写自己的剧本,于是那个星期整个下午我就泡在自己的角落,敲敲打打,边写边哭。就这样剧情一遍遍在脑子上演,而且一天比一天深刻、清晰。
可排练《一百条裙子》时,孩子们又有了困惑:明明玛蒂埃只是个小跟班,为什么剧本里却有大段的台词和独白?于是我们停下来第四次回到故事里,这回我们没有共读剧本,而是回到书里去找玛蒂埃。石头们发现在书里玛蒂埃竟一次嘲讽的话语甚至动作都没有,在她们讨论裙子的时候,玛蒂埃也只玩弄自己的手掌,假装自己没听到的样子。可是旺达走后,最最不安,彻夜难眠的竟是她,甚至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不再会快乐了,是什么的过错让一个小姑娘背负如此之深的自责呢?那天的暮省本上,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其实以前我看到宿舍同学之间闹矛盾的时候,我都站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因为插过一次话,也连着被揍,所以之后同样情况,我就再也不敢说话了,直接走掉了。我觉得自己跟玛蒂埃一样。尤其在老师问我宿舍情况的时候,我总是冒一头汗。不过玛蒂埃应该比我痛苦多了,实在受不了,所以做了玛蒂埃决定。(谋)”因为这孩子老实听话,所以总习惯跟他打探男生宿舍的动静,每回他都诚恳的告诉我没有问题。就算有问题,他也说自己不知道没看到。
对啊,生活中的我们都做过旁观者。而故事正因为玛蒂埃的出现,玛蒂埃的不敢怒也不敢言,玛蒂埃的自责,玛蒂埃的彻夜难眠,才将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的“旁观者”心里描述的淋漓尽致,甚至痛苦升级。不过也幸好有玛蒂埃的痛苦,她的决定也给了我们多数人赎罪心理一个机会。
如果我幸运得如佩琪一样,我也不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去审视、约束他人,努力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如果我不幸如旺达一般,我也绝不会放弃自己,要努力创造,向世界展示我的美丽。
但可能多数情况下,我还是更像玛蒂埃,那么就做出我的玛蒂埃决定,不做一个旁观者,坚守我的良知……
这三句话,每个老师在讲《一百条裙子》时,都会告诉孩子,但这对以前的我是无关痛痒的,但这次童话剧,我和石头们真正穿越了这个故事,才明白了其中含义。2017年5月19日,《一百条裙子》的故事讲完了,也演完了。一百条裙子是旺达的,现在它变成了小石头教室的了。而这一天也成为了小石头教室的旺达节,以纪念和提醒石头们曾经有一个关于一百条裙子的故事,曾经做过一个很重要的决定。
《一百条裙子》让我感受到童话剧的魅力和重要,第一次意识到它不是高大上的节目,而是儿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童话剧的完整过程中,孩子们共读故事,讨论故事,扮演故事,通过扮演进入故事,最终获得充分的自信和超越之道。是故事遇到了我们,还是我们遇到了故事。我无法回答,但遇到对的故事,选择对的故事,那个故事就会是一间教室一段生活的精神朝向,换句话就是一个故事只有在一间教室的师生共同生活中穿越过,才是活的。那样的故事才是一间教室的故事,而不是一场华丽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