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曾经对穷人穷苦的原因有过总结——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有性格缺陷”。这些缺陷就是指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某些方面缺乏节制,更关注眼前而忽视长远的利益。
为什么穷人更会具有这些性格特质?
一组美国社会学者曾经对464名印度的蔗农做过调查。这些蔗农的收入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卖甘蔗的收入占他们一年收入的60%,而在全年很长的时间里他们的生活相当拮据。那些美国学者对蔗农在甘蔗收获前和收获后的智商做了测试。在相对富足的阶段,蔗农们的智商要高14分。也就是说,在富足阶段,蔗农要聪明15%左右。
在甘蔗没有收获的大概半年时间里,蔗农们的大脑处于财富稀缺模式。他们往往会对“稀缺”这个要素过于关注,决策趋于短期性,有时候会为了缓解稀缺问题付出很高的人力和社会资本成本。这种情况类似于一个内急的人会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怎么解放膀胱这个问题上,如果你这时对他上厕所的收费是平时的10倍,他大概也会考虑。
另外,人们对财富的“稀缺”的预期造成焦虑,为了缓解这种焦虑还会让人干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事,比如酗酒、抽更多的烟,以及暴饮暴食。这些行为不但通过降低健康水平来吞噬人们的财富,并且使他们更少储蓄和投资,从而造成更大维度的低收益恶性循环。
这个调查真是醍醐灌顶,它足以让人们对原先很多认为无所谓的行为习惯赋予改善的可能性。举个例子,原来我们用于嘲笑猴子的那个成语——朝三暮四。在那个故事中猴子们因为早上给三个栗子晚上给四个栗子而愤怒,而把这两个数字调换一下就满足了是有原因的。根据稀缺性有害的解释,猴子们不愿在一天的时间受到稀缺性的困扰而频发错误决策。看来猴子早就发现这个道理了!
作为在中国超级城市中生活的人,也应该尽量杜绝稀缺性对你决策的破坏。比如,你应该拒绝接受那些年底分红在全年收入占比过大的offer。如果你毕业那年,正好赶上经济非常不景气,那最好的选择也许不是和几百万同龄人去竞争一个糟糕的职位,而是再深造两年,考个研究生。
另外,你所在的公司如果总是保持一种稀缺状态,推行所谓的狼性文化教育,那你应该考虑离开这家装×公司。因为所谓的狼性文化,就是通过稀缺性来促进公司内部竞争的,长期来说在这种公司工作会变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