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事无非分为四种:
重要且急迫的
不重要且不急迫的
不重要但急迫的
重要但不急迫的
很多人对前两种事物的处理是妥当的,但注意力常常被不重要但急迫的事物占据,忙起来就忽略了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
如何判断一件事儿是否重要呢?推荐一个常用标准:这件事是否和主要目标相关,如果不相关,它就是不重要的。比如我今天的主要目标是阅读和写作,那么,送表弟去火车站相对于我今天的目标来说,就是不重要但急迫的。因被不重要但急迫的事情占用了时间和精力,我早上的写作计划就泡汤了。到下午,当我为了更好地确定写作主题,把阅读提到写作前面时,越临近晚上写作就变成了重要且紧急的事儿,于是即便我调动所有可用的资源:比如筛选所有可以快速出文的写作主题,晚餐事宜交给先生……其他目标全部暂停,先全神贯注写作,当写作完成,今天的时间也已经所剩不多,重要不紧急的事儿就没法执行了。
打乱我们计划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
对纽黑文一所学校的调查显示:靠近铁道一侧的学生,比安静一侧的同年纪学生在学业表现上落后了整整一年。噪声会影响专注力,微量的干扰就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叫做外源性干扰。当我们的心里想着其他事物时,大脑就会将其置于思想的中心,而产生忽略行为,这叫做内源性干扰。在执行今天计划的过程中,我的外源性干扰为送表弟去火车站,内源性干扰则是——确定文章主题时一直在纠结特定主题的思路,边看书边思考的过程中,发现纠结的选题对当下及未来的自我成长和长期目标的实现其实并没有任何帮助,直到我理清思路时,这个选题已经在我脑海中盘踞了整整一个下午,使我没有心思去想其他选题的可能性,这个选题增加了我的带宽负担。就像是一个电脑程序就把整个内存占满,一件事产生的带宽负担就占据了大脑的认知空间,你就不能再思考其他的问题了。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带宽呢?
一.跳出预设框架,重新确定问题
当遇到问题时,人本能会倾向于外部归因,比如很多女性朋友会将自己的幸福归因于老公及家人是否靠谱,如果我也这么归因,还计划写出一篇文章分享,那么如何改变老公及家人“不靠谱”的思想言行,就会成为这篇文章需要考虑的为题。但深入思考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是一个稳定的运行系统,当遭遇外界干扰(比如别人强行希望我们改变时),被干扰系统本身就会发生紊乱的危险,为了维护系统的稳定,在发现干扰源时,被干扰系统第一时间便会建立起防御机制,进入谈判和迎战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的期望根本无法达成。怎么办呢?跳出预设框架,重新界定问题。可以通过提问重新界定问题。
在上文提到的这个事件中,首先我们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的幸福,谁应该负主要责任?答案是:他自己。
其次:如果这个人非要有人改变才能幸福,那么成功改变谁的几率最大?答案还是:他自己。
问到这一步,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便完全打开了:第一需要盘点对于目标的实现,我们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哪些挑战是可控的,通过自身努力就可以实现的;哪些挑战是不可控的,需要对该挑战进行定性和拆解,制定有效策略才行。然后开始行动就可以了。
二.利用余闲时间,尽量将计划提前
道路占用率70%时运转效率最佳,当道路占用率变为85%时,如果前面的一个司机踩了一下油门后紧接着踩了一脚刹车,那么后面的每一辆车都会慢下来。所以不仅要专注于当下的工作还要预测到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为未来的事情留下空间。如果我今天的写作计划,在昨天晚上就已经开始启动甚至完成了某部分甚至好几部分的内容,那么即便今天临时挤进新的必须应对的项目,我也能从容完成原定目标。
三、将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和组合,制定最短达成路线
以我今天的目标阅读和写作为例。写作可拆解为主题确定、框架构思、初稿写作、改稿、编辑排版。那么我完全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同时加入主题确定的思考,用输出倒闭输入,阅读的质量也会大幅提高。
以上三个方法,第一个属于认知体系,第二第三个则属于执行体系。如果认知体系出现了问题,那么执行体系就会受影响。如果你在做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那么不妨先上升到认知维度进行排查,后面的问题就会变得相对简单。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样了,记得给我点赞哦。如果今天的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您的家人和朋友。晚安,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