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因发现自己在某段关系中,总是被生气、难过、讨厌的情绪淹没而苦恼或者经常苦恼自己的性格不够好吗?
你苦恼过父母的行为吗?忽视你的存在、对你大吼大叫、生活不快乐、让你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对你使用不当的暴力、酗酒或滥用药物、常常争吵,解决不了自己的婚姻问题、常常和亲友吵架,解决不了家族问题……
你羡慕过别人的家庭氛围或者某个朋友、同事的性格吗?又或者你有没有觉得周围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确?
理想的父母是人生的指导者,可惜你的父母不是,很多人的父母也不是。豆瓣网上有个“父母皆祸害”网络讨论小组,拥有10万多成员,聚集了一群在父母子女关系中受到挫折、苦苦思索出路的年轻人。
“认识什么样的朋友,读什么专业,去哪里工作,找个什么样的人结婚……,父母都用自己的一套标准套用在我们的身上,希望我们能达到他们理想的生活状态。”而长大成人后的我们,迫切希望摆脱这种状态,为此和父母频频发生矛盾。
我也有过以上某些感受,但我一直不知如何表达,不明白事情怎么可以是这样或者那样,这两天看了一本书,说出了我一直说不出的感受,解答了由来已久的疑惑。
这本书名叫《与父母和解》。作者许皓宜,台湾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任台北艺术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心理学科副教授。有人说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的父母,几乎每个人都能列出一张曾经被父母伤害过的清单:偏向、忽视、过度的责备、不切实际的期许、不为家庭而努力……,所以第一眼看到简书上推出的第四季免费送书书单,我就被这本书吸引了。
该书讲述了12种类型的父母和可能塑造出的16种人格特质,装帧很美,里面有些主题有对应的优美插画呼应,仿佛看到那个受伤的自己与父母。
与以往心理学书籍不一样的是这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中间穿插作者诊断过的真实贴切小故事,这些故事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与父母、朋友、同事、陌生人等的人际交往,通过现象-分析-案例-再分析-如何做的手法向我们阐述出现一些家庭关系现象的根本原因。
以前看心理书总觉得好难,又是概念又是定义,很难坚持看下去,但这本书文笔温馨,结构简单、让我愿意放弃参加一些活动去看、早起看,晚上睡前看,有时想哭有时想笑,很久没有这样一口气看完一本心理学书籍了。
而且与“父母皆祸害”观点不同的是作者通过分析12种父母的性格,找出原因及解决办法,倡导子女通过自己的努力协调改善目前的状态。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理解:当年如何被对待,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好,而是父母带着他们的遗憾与伤痕,所以只能如此对待我们。
就像那句用来开玩笑的老话:“如果可以当警察,谁要当小偷?”,同样的:“如果可以认真当个好父母,谁想真的带给孩子创伤?”阅读间,似乎在与书对话:作者描述的这件事情我也经历过、对,父母亲有时候也这样、我身边确实有这种行为的朋友、对,我当时就是这样的心理……,平时经历的许多事情都找到了答案。
不管家庭幸福与否,都值得看这本书。
已有孩子的可以一边与书一起回忆自己父母带给你的那些美好的或者让你不那么如意的感受,然后一边检查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有没有如父母亲那样带给孩子美好或者重复父母曾经带给你的伤害。
没有孩子的,可以通过从与父母的关系中总结经验,计划着怎样做一对合格的父母。
总之强烈建议大家去买这本书,自己看,给父母看、给自己的孩子看,我的这本被同事一眼看到书名就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