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生
这次回家寄了一箱书回来,39kg。结果,中间出了点问题,书此时还在县城亲戚家滞留。快递不寄的原因竟然是包裹太大,占用空间太大。无奈,只得给姑姑打电话先帮忙领回去。
为此,爸妈一直絮叨了很久,从我告诉他们我要寄书回家开始,一直到这个小插曲。絮叨的内容无外乎书有什么用,看那么多有什么用,到现在也没见过有多大成就。其实,我很理解他们,毕竟家境不是特别宽裕,父母很希望我节约一些。这个态度,也体现在他们关于我对未来的打算上,我想考研,已经参加了今年的考试,父母却希望我毕业后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我总想试一下,于是与爸妈达成了协议,他们做出了妥协。
本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虽然被划分为师范方向,家人也一致希望我做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但我却有一个躁动的心和文学梦。大学期间,读了几百册书,看了上百部电影和上千篇影评,还先后参加了学院老师分别主持的读书会。要说这些活动给了我什么帮助,表面上看真的没有,反而还占据了我大量的时间。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我从一开始就和爸妈说,我读的专业以后赚不了大钱,反而会很花钱,我觉得很愧疚,不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爸妈每次说好好找份工作就好了。其实他们不懂,但有很多话不知道怎么和他们说。
我的另一个亲姑姑曾经不止一次当着我爸妈的面嘲讽我读的专业找不到工作,赚不了钱。还曾拿自己另一个朋友的孩子做例子讲给我听,说那个孩子读了文学毕业三年了还没找到工作。还有一次从老家回家车要开的时候,我想起一箱书还在奶奶家,于是下车去拿,回来又被这个姑姑说了一通,无外乎书有什么用,还说我花钱都不会花之类的。当着一众亲戚的面,我脸皮直发烧。只倔强地说这是我喜欢的,我要留着。
其实,爸爸也算一名资深的文学青年。虽然只有初中生文凭,可是爸爸写的一手好字,爱看书,吹的一手好笛子和口琴。之前每年过年家里的对联都是老爸亲手写的,也有慕名上门求联的,他每求必应,众人评价对他评价很高。现在,他仍然爱看书,只不过也仅仅是一年几本书的阅读量,因为他做着普通的工作,十分辛苦,时间有限。闲来他也会拿起笛子吹上几曲,悠扬婉转。这个时候的爸爸不再是那个在工地上疲惫颓老的爸爸,而变成了一个风度翩翩的意气男子。爸爸闲来也会写写字,写的少了,却更显遒劲。或许,是力道不一样了吧。
就在今天,小区里停电了,没电没网,看不见电视玩不了游戏(平时就很少做这些)。我在家窝到下午三点多下楼,一是因为我听到了一楼表姐的声音,她回家了,去见个面。二是实在冷得受不住了,下去烤火取暖。结果我一下去就被众人询问一个人在家里做什么。我回答我在沙发上看书,又被奚落了一番。是的,生活在以金钱和物质为能力标准的环境中,我无力改变什么,但我可以不听不想,坚持自己。
其实,作为一个农村姑娘,我有很多安逸的选择,比如回家做名语文老师,离家近,工作又稳定。或者考公务员做名普通的行政人员,稳定又体面。但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一种能与书为伴,寻求内心,向内心扎的一种状态。即便以后为了生活会很艰苦一些,不过无所谓,因为精神的富足远胜过物质的富足带给我的快乐和充实。
我想,坚持读书虽然不一定能够让有拥有多么精彩的文笔,也不一定能让我写出多么震动人心的话语。但起码,它可以让我保持一种向上的状态,让我能够给自己的精神不断注入新的能量,让我保持自己的心灵不被麻痹,不会变得漠然。
我,想成为,我想成为的人。
作者简介:若生,湖北十堰人。毕业于三峡大学,现为四川大学文艺学研究生,热爱读书,写作和旅行。文章散见于《三峡大学报》,《求索》杂志,《索源文学报》,四川大学《星期日》杂志等。所写文章《我想成为,我想成为的人》被当当网热销榜新书《这个世界很美好,值得我们去奋斗》收录。我和一切美好的事物,在成长,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