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上班路上读文章《崔璀:不是我做到了才相信,而是我相信才能做成》。和许多留言一样,我也觉得这文章是为我而写的,先是有个远大的目标,但还没行动,头脑中先 生出了无数的障碍、无限放大的困难和不可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过一阵子,继续轮回。所以,才会有一年又一年未完成的计划。我也不例外,2018的两项主打计划,完全实现的一个都没有。
说到“信”,如何才能不仅仅是停留在头脑中,口号式地告诉自己要“相信自己”?毕竟面对未知,我们就是会生出许许多多的焦虑和恐惧啊。当焦虑来袭、恐惧来敲门,这心慌无力就是会把“信心”驱赶得无影无踪。文章中崔璀举例说,运动时每次都是在教练“你行、你可以”这样坚定口吻的鼓励下完成锻炼任务的。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参与小组活动抱团取暖、找咨询师整理情绪梳理思路(这些恐怕对奔忙在几点一线上的职场人士来说都是奢侈品),不可能指望时时处处事事身边有人加油鼓劲。如果有,这个人就是自己了。
昨晚,忍着困倦,把年底一个接受咨询的记录整理了出来,关键点在于:拆分任务,从小事做起,问自己“当下做到什么程度?”并马上去做,然后一步步递进;当无法继续时,留在这个状态中,问自己“恐惧的点在哪里?”伴随着恐惧调整呼吸,继续做下一步;实在做不到,尊重当下,提示自己下一次可以做更好,不给自己负面状态的洗脑——决断力、行动力建立起来,才能坚定信心,清晰自己到底走在什么路上,好过给自己定个一定要怎么样的目标。
昨晚睡前,看了篇文章,凌想的《所有的焦虑,源于你的傲慢》,是从哲学角度、灵性层面去探讨如何面对焦虑,但落地的点相同:专注当下,做好眼前的事;同时,对未来保持谦卑,相信并臣服宇宙或上帝的安排。
梳理出来,才发现,林林总总,终是殊途同归:当下,行动。“敢”和 “信”,争论到底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并无太大意义,但是做起来,却是可以体味到其中的相辅相成、互为效用,是正向还是逆向循环,就看是“想”还是“做”。
没错,头脑知道到行动做到,没有捷径,就是 “去做”。
那次,在林示如老师的文章下留言,说起自己要梳理一下,老师回复说“先去做”,连续做起来后你爱怎么梳理就怎么梳理。现在想来,依旧可以感受到那份坚定有力。
说起来,此刻也是在践行“去做”。想到了可以写的选题,就写了,至于框架、案例的调整提高,一步步来,先写起来。
为自己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