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两者都不愿意。
这世界天大地大,生命多姿多态,有无数种生活的形式,是谁把选择缩减到二选一了呢?
北上广的地下室,是求取功名的农村青年必到之地;乡下的别墅,是中老年人颐养天年的私人会所。趁年轻远走高飞,等老了卸甲归田,这似乎是当下许多人最合适的人生选择。
如今,我也在城市里生活,但若要给我重新选择的权利,要么终南山下,要么浪迹天涯。
这并不是天真幼稚,逃避现实的一时头脑发热,而是在我拨开层层迷雾,了解自己之后寻到的答案,也是我最向往的终极归宿。
至于这个归宿是否能够实现,就要看我的造化了……从农村到城市,然后妄想逃离,又回归自然,这段历程便借此文自我剖析一下吧。
还记得吗?八十年代的语文教科书上,全是诗和远方。我记得里面给我触动的每一个细节:冬天到了,燕子飞向南方;啊~美丽的大兴安岭,啊,美丽的西双版纳……还有充斥着阳光与椰树的海南岛。
以至于我一度怀疑这是一场文化预谋,我们伟大的祖国,早就设计好了未来青年候鸟般的生活形态,并为此做足了准备和铺垫。
那段时期,社会允许人们作奸犯科,蝇营狗苟,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却不能容忍一个四海八荒没有作为的青年。
人的价值只能用是否功成名就来衡量。
尽管我骨子里热爱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但远方的召唤和吸引,以及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社会期待使我不得不跟着投进时代的浪潮里。
然而当我用尽全力在城市扎根的时候,才发现失去了更多。城市,让我们远离父母,远离温情,也远离了自然。职场上的冷酷总让我岌岌可危,毫无幸福可言。
为防止被淘汰,向来与世无争的我也被卷入打怪升级的利益链条。然而这是一条永远没有尽头的路。当我觉醒之后,才发现已经被城市驯化圈养。
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到底是顺应时代,贡献价值?还是逃离怪圈,回归自我?
马斯洛需求理论里,人要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才能去追求更高阶的精神实现。然而在城市里,外在的一切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精致化的生活让人耗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
拥有的物质越多,精神上的压力越大,心灵的空间越少。它会让你永远停留在为外物所累的层面。
而我可怜的精神需求,却像个食不果腹的叫花子。这对于一个爱自由的浪漫主义者来说,简直是千刀万剐的酷刑。我不愿顺应城市的节奏,不愿被任何事物所绑架,我想离家出走……
很多人生导师告诫我,这是在逃避,应该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这样的应该,像紧箍咒,像小时候妈妈的耳光和咒骂,动不动给人几下子。
我不明白,人为什么要和自己对着干。痛苦使我转而在宗教、灵修上寻求解脱,那个让人为之向往的三摩地,那种凌驾于物外的超脱,那种虚无,那种空,成了我摆脱痛苦的唯一治疗方案。
佛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克利希拉穆提说:“真理是无路之国”。人不能通过任何组织、信仰、教条、神父或仪式来到达真理,也不可能通过任何哲学知识或心理技巧来到达它。人只能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镜子,通过对自己头脑中发生的一切的理解,通过观察,来找到它,而不是通过理智分析或自我反省。
庄子说:乘物以游心。
每个智者都在告诉我,我所追求的快乐和自由,与地域疆界无关,与宗教信仰无关,只与内心有关。
那段时间濒死的无力感,让我再也无心在职场上有所追求。于是我转而拾起小时候的爱好:写写画画,并戏剧性的进入了一片新的天地。在我跟随好报的各种兴趣班前行的日子里,我的写作和油画都在以惊人的速度进步。这让我自己也觉得诧异,没有任何人逼我,也没有实现经济价值,甚至还要面对来自工作与家庭的阻力,我投入的动力从哪里来?
反省过去三十多年的人生,我耗尽意志力去适应丛林,还是与焦虑恐惧同行;但写写画画不仅源源不断的为我的生活注入能量,还为我的工作开辟了新的出路。我又活过来了!这只有一个理由,我找到了老天赐予我的天赋,跟着天赋走,就是跟着真理走。
看到了吗?在城市里奋发图强,是源于恐惧,求生的本能,既痛苦又耗神;只有源于爱的内驱力,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自愿又快乐的付出。比如爱孩子,爱家人,爱钱,爱画画,爱各种……
当我发现吃一顿美食、受到老板的表扬所带来的快感还不如阅读一本书,翻一座山,画一幅画时,我终于知道最适合我的地方,也因此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我很敬佩的佛门弟子鬼脚七曾说:
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当你爱钱的时候,赚钱才变得有意义。反过来想,对于一个不爱钱的人来说,赚钱是一种负担。钱的意义就瞬间不存在了。(钱可以换成名声、美女、美食等等……)
人的一生可能会有很多种阶段,爱钱的时候,爱美女的时候,爱自由的时候……当你找到了自己的所爱,就勇敢的去追求吧,因为只有顺应自己的爱去寻找,才不会纠结于是生活在北上广的地下室还是老家的别墅了。
做自己爱做的事,这样的人生才不算白活不是吗?!
一个爱自由,爱自然,爱画画,爱写作,爱浪漫又与世无争的人祝你成功~!也祝福我自己,有一天能在爱里找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