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任务
8月5日,我收到了田老师的一条微信:准备一个15分钟分享,介绍你的SSR操作,英文。短短一句话,18个字,我念了好几遍才进行了回应。好的,我尽力。
天啊,15分钟的SSR活动分享不发愁,可“全英”这两个字十足难住我了。我深知自己的水平,但机会难得,田老师的信任,我决定尽力而为!
精心准备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将邱红老师关于SSR的讲座又听了一遍,以确保不出现知识性错误。然后我找出了半年来我开展SSR情况积累的文字和图片,有了这些积累我心里还是有点底的。于是我开始将这些文章按时间顺序罗列在一起,篡成了一个大的框架,但第一感觉就是太多繁琐。我开始思考我到底想和大家分享什么?什么才是田老师找到我的原因?我想最大的原因是这个活动我们是实实在在在做的。那我到底做了哪些具体的事情?可以为大家开展SSR提供哪些有价值的建议呢?我是全英展示,但不是单纯的口语展示,我更要做到言之有物。思考之后,我对文章进行了第一次修改。
此时,稿件依然是汉语版,我着手开始进行翻译,因能力有限,我首先想到了借助在线翻译软件,但很多词语觉得不够准确,我又开始精确到每一个词汇,看着尽5000多词的翻译稿件,我真的感到压力超大。
之后,我将初稿发给了田老师,田老师指示说完成PPT,明确框架,加照片,每页备注设计说明。
于是,我开始制作PPT,通过PPT的制作,我的思路突然打开了,框架变得更为清晰,从精选PPT模板,到粘贴图片,每一步我都精益求精,为了对应PPT的框架之后,我进行了再一次的文本修改。
反复打磨
在PPT 和英文文本初步成型之后,我做了一周的沉淀,没有进行大的修改,但心里一直想着,念着,如何进行改进,尤其是文本部分,我决定请求帮助,首先我找到了远在广州的老同学,帮我进行了一遍润色修改,然后我又请玉田张静老师帮忙,张老师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将文本进行了再次修改,很多细节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我经常向江西宜春的万赛萍老师请教,她的智慧良言给了我很多启发。最后我将反复修改后的文本发给了田老师,田老师又帮我进行了最后一轮打磨,文稿定稿后,我开始进行朗读,分享文稿设计持续性默读的很多专业词汇,所以我是从查字典开始的,查不认识的单词,并反复确认相关的原声阅读录音,一个单词反复跟读练习,甚至边走边读。查认识的单词,明确它的读音,很多单词或是固守着错误的发音,或是不够纯真,我都一一查阅,跟读。
重复记忆
这是一个分享,所以我期待一种分享的效果,我期望这15分钟,我是完全脱稿,说给大家听的,而不是单纯背出来的,我自然的说必须建立在对文本掌握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所以一遍又一遍,我开始了不计遍数的重复记忆。而在这一过程中,文本仍在进行着细微的改变,脑子里不断的重复,期望达到一种说出来的自然效果,为了这一目标,我对自己的要求甚至达到了苛刻,因为我深知,即便自己尽力而为,但口语水平有限,依然会被挑出太多的问题,但,我仍然选择前进,完美固然让人向往,但努力更为可贵!
为了让我们进行更好的发挥,田老师更是良苦用心,专门为我们展示的老师们成立了一个小小的自由口语练习群,每天需要提交至少两条不少于40秒的口语展示。从不知道说什么,到拿起笔先写出来,从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到自己脱口而出的也说上几句,慢慢的,不害怕这件事了。真的从心底感恩这份遇见,遇到田老师是我人生怎样的一种幸运,年近40,还有这样一位恩师督促引领我们成长,时时处处,细致入微。
分享展示
10月18日,迁安,高效课堂展示会终于到来,怀着紧张的心情,我早早就出发了,一路上还在心里熟悉着分享稿的内容。上午,我们先聆听了三位优秀教师的三节基于文本分析的展示课,老师们漂亮的口语,自然的教态,精彩的课堂设置都让我受益匪浅,尽管每一节课都有提升的空间,但每一节也都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下午,轮到老师们一次分析展示,终于轮到我了,调试好设备,站在讲台上,虽面带笑容,却紧张的不得了,脑子里真的感到一片空白。但我的心里素质还是很好的,故作镇定的我开始了分享。从一开口说,我就忘记了紧张,完全投入到分享中,我试着将视线移到老师们的脸上,去看他们倾听的反应,这一刻,我知道,我做到了。15分钟,全英脱稿,我完成了田老师交给我的任务!
返回途中,我发给田老师一则信息:师父,几分啊?虽然不敢问,但也想知道。师父回复说:满分!
我知道这里更多是师父的鼓励,但也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学习的路上有这么多优秀的人们相伴,更有恩师指引,又有什么理由退缩呢?所谓奇迹,就是我们努力的轨迹,每一次自我超越都是一种人生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