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双十一我买了五百多块钱书,四十多本,看完的第一本书是《走在人生边上》,小时候就久仰钱钟书大师和杨绛先生夫妇的大名,直至大学才接触钱钟书的《围城》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现在还记得当时看完《围城》的时候并不是很理解围城的真正含义,时隔几年,却在生活中慢慢有所领悟。在围墙里的人想着出去,在围墙外的人却想着进去;生活中对于婚姻更容易解释这句话,但其实放在工作上,成长选择的过程也同样适用。人在不同的阶段追求的东西不一样,所以无从结论哪个好哪个坏,人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总之,国学里,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大作。
然后开始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之前读过《杨绛传》,但是后来才发现自己真傻,为何不直接读她自己的作品,比别人写的传记更真实少了许多崇拜抑或是仰慕的感情色彩。我们仨整本书描写的是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具体讲的内容我忘的差不多了,但是现在仍感受得到她的从容与淡定,一生经历的事情是我们这个年代无法想象的。
一直觉得她的文字平平淡淡的,没有太多的场景描写一类的修饰,却字字发自肺腑,字字珠玑,非常真实,《走在人生边上》也是如此。
本书描写的是杨绛先生在暮年时出院之后的所思所想、自问自答。我觉得更偏哲学吧,也许是还没到先生的那个年龄思想还没有那么高或者是哲学本身的抽象与主观性我读的又不是很懂,尤其是前面的鬼啊,讲论语那部分,灵魂与肉体的斗争,个性与本性呐,但是里面很多观点我还是认同的,如:人必需修身,而修身需用有合适又和悦的方法。再如:良心出自人的本性,除非自欺欺人,良心是压不灭的。
喜鹊、劳神父、温德先生、阿菊、三叔、“瞎子”、还有秀秀,这些真实的故事,我倒是看懂了。每篇故事都有它的思想,真实却细腻,作者真真实实的善良和小想法。
"我对想不明白的事,往往就搁下不想了,可是我已经走到了人生边上,自己想不明白,就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已经走了 。"我似乎感受到她的难过和无奈,至亲至爱之人都已经离她而去,而自己也已到迟暮之年,无能为力的苍白感。如果读者有心定是能感受到先生在叫我们珍惜眼前人珍惜无病无灾的大好时光和无战争的年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