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闹着要出国留学,家里条件并不富裕,但是为了孩子能够走出家门,借钱找了北京的一家学校,孩子对学校的教学和住宿都满意,现在要求爸妈给他买电脑,说要在宿舍打游戏。爸妈不同意给他买,担心孩子在学校不学习,天天在宿舍打游戏,这样出国学习就成了出国打游戏,与其说出那么多钱在外边打游戏,还不如在家里打,还能知道安全没问题。但孩子不依不饶,天天找事,不停给妈妈打电话,妈妈不接电话,孩子就发信息说,有电话不接,不如砸了!还要妈妈拿爸爸手机视频看着妈妈砸手机(你的想法没有得到满足,可以有情绪,但是手机是我的,有权利选择怎么使用。态度要坚决,语气要温和。只要我们坚持原则,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那么剩下了就是运用哭闹不安的流程来和孩子相处。不能既不满足人家,还要人家不能有情绪)
九年级男孩换了英语老师,成绩下滑比较严重。以前在路上就能把需要背诵的内容完成,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完成英语作业,到现在总是磨蹭,说不想学习。老师意见:那你就把孩子现在的状态呈现给孩子,问他,以前的英语老师做了什么,用了什么方法,让你学习热情高涨,成绩优异,现在的老师做了什么让你觉得学不好英语。在你和孩子呈现这个状态的时候,可能孩子就会知道该怎么办,运用区分技术,让孩子知道是不喜欢某些行为还是不喜欢老师。
小儿子现在不到三岁,近期什么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就是爷爷给他买的零食。爷爷想尝一口,但是孩子都不愿意。家人埋怨妈妈,怎么把孩子教成了这个样子。老师意见(孩子在这个年龄有了自我意识,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没有必要去担心,不愿意分享就不分享呗,至于别人说怎么把孩子教成这个样子,你可以说,我就这个水平。或者用文聪老师说的,用魔法打败魔法,对呀。怎么就教成了这个样子?你指桑骂槐,我可以装傻充楞) 孩子在超市买的零食,小孩子吃自己的,还拿哥哥姐姐的,不让吃就闹。老师意见(如果条件可以,到超市美人一辆购物车,没有用袋子装好自己的物品,的分别结账,告诉孩子到家各自保存,各自吃各自的,否则让谈的自己解决自己之间的矛盾,爸妈不要过多插手。孩子之间的矛盾他们会自己解决,不会产生创伤。但是父母的干预,会让他们产生偏心的感觉)
高一男孩,回家后叹气说觉得受同学排斥。妈妈反映孩子比较活泼,话语比较多。老师提醒,你让孩子的描述更具体一些行为或原因,啥行为让你觉得同学排斥你了,你做了哪些行为让同学们不愿意和你交往。妈妈说上课孩子伸懒腰和打哈欠动静很大,有时候上课自己还会自己跳舞。老师提示: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想达到的预期是什么,现实中身边人的反映是什么?你要用这种方式来和孩子呈现他行为。孩子觉得无聊,所以弄出了大动静,这个时间是上课时间,上课最合适的行为是什么,你想聊天如果别人也愿意听,那么没问题,但是如果别人不愿意,你的行为对别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可以改变自己的状态,让周围的人对你有所改观。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句座右铭:我命由我不由天! 所以你不能直接把他的问题给他说出来,要引导孩子们自己呈现起因经过结果,自己的所思所想,别人的感受和反映。这样他更能接受,更愿意去改变。让他自己觉得就是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