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底线是什么?突然想起这个不好回答的话题,只缘于近日的几件小事。
第一件事关于一次请假。日前四川大学一声乐系学生,因家人去世奔丧,不得不向老师请假。谁知该老师回应:“你可以回去,但我要扣分。”第二天学生回家奔丧,该老师竟然不管不顾,在全年级大课上公开拿这个学生隐私做例子,并表示:“如果这学期你家里有四个人去世,我这门课,你只能重修。”
第二件事关于一则告示。最近安徽某校一则告示,引发了社会巨大关注。图片显示,在某校一教室内,白底黑字的告示分明写着:“本班学生有手机且不交者,父母折寿一年!本班学生违反纪律在教室、寝室玩手机一次,父母折寿一年!”
第三件事关于一次抓捕。前几天,湖南株洲县育红小学三年级某班的何老师正在教室上课,几个全副武装的人民警察突然闯进教室,直接把何老师押上警车带走。在派出所审讯室里关了7个小时,原因是该派出所副所长的女儿早上迟到被何老师在教室前罚站几分钟。
这几件事都和我们的教育有关,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却不是给教育添彩的,用时下流行的说法是负能量,给教育抹了黑。愤懑之余,也曾绞尽脑汁地去想,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荒唐的事情呢?
先看请假问题。不管在哪个地方,有公事要请公假,私事就请私假。没有谁会闲着无事就按着假请的,作为正常的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回家奔丧,自然就要请假,在生死面前什么都不重要了,如果不回去可能一辈子都是后悔和遗憾。
然而涉事老师不仅仅要扣分,还在学生请假之后公开宣称,如果这学期学生家里四个人去世,他这门课就要重修!
他母亲的!这是什么逻辑,孟子说,人要有恻隐之心,人家请假奔丧,就够伤心的了,就冲这份孝心也应当给予加分鼓励,耽误下来的课可以再花些时间补一补,而这位老师却以扣分来要挟,难道分数是他祖宗吗?
堂堂大学老师说出这样的话,也是丢死人了,是不是老师就应该有绝对的权威,选他的课就要听从他的安排,并且那一点权力就可以滥用,而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尊重也荡然无存了。
再来看那则告示,学生使用手机不当当然危害不小,玩手机是现在班主任最为头疼的三大顽疾之一。然而时代发展到如今这种程度,谁也不能开历史的倒车,回到蒙昧状态。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能够很好地管理与引导,发挥手机的学习功能,把玩手机转变成用手机,从而变危害学习为帮助学习。
然而许多学校不是强制禁止,就是疯狂打压,砸手机摔手机屡见不鲜,一些悲剧也时有发生。现在倒好,带手机的不上交者就骂娘,父母直接折寿一年,这一招太狠毒了。
好好想一想,哪个人不是父母养育的,之所以这样做,可能就是想抓住学生最心疼柔软的地方下手,然而这不仅仅是无能和粗暴,还是对人格的极大不尊重。小时候小孩子磨牙吵架,最忌讳的一条就是骂别人娘老子,而这所学校教育的管理方式却是赌咒,哪里还有半点的尊重。
最后来看抓捕,派出所副所长带着民警去抓捕犯人是理所当然,但是问题在于副所长只是听女儿母亲的一面之词,然后就怒发冲冠,开警车直闯校园,冲入教室,抓走孩子的老师,然后关上7个小时。
这哪里是一个正常人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尊师,也不重道了,反正手里有的是权利,一言不合,抓走才说,这又是什么鬼逻辑,对教育一丁点的尊重也没有,只有对教育的亵渎,对秩序的践踏。
反过来看,被抓的何老师与那个飞扬跋扈的副所长何尝不是一个老师教的呢,学生迟到一会,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到教室前罚站几分钟,这个教室是老师说了算,来晚了就要罚站,然后派出所是所长说了算,一言不合就出警抓捕,彼此的尊重不复存在,变成了谁当家谁说了算。
请假也好,告示也罢,或者罚站与抓捕,这几个事例告诉我们,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爱,或者是理解,教育的底线应当彼此尊重。
有句话这样说,“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会誓死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这就是尊重,尊重不是礼貌,因为礼貌是一种技巧,而尊重则是一种发自心底的信念。
所以说,尊重的核心是平等和开放。
如何拥有“尊重”信念呢?唯有自信,即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成为心理上强势的一方,正像王阳明所说的“我心之外,再无他法”那样,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价值,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就会对其他人更多的宽容,更好的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共情,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尊重其行为、思想、观点、动机等。
尊重是对人的敬畏。那位学生请假就要扣学分,还宣扬死了四个就要重修的老师眼里根本就没有人,对于死者和生者,缺乏一种敬畏,其根本是不自信,如果你的课上的令人痴迷,即使请假耽误了的课程,那位学生也会在奔丧回来抓紧补回来的。
同样,如果发布那则告示的老师能妥善处置手机使用问题,引导学生明辨是非,也不至于发出这种“手机使用一次,父母折寿一年”的毒誓,没有尊重的管理,只是表面上的禁止,实际上是屡禁不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其效果一定是寥寥。
对迟到的学生保留一定的惩戒是教育的手段之一,但如果只是简单地让其站在教室前面几分钟就可以解决问题,那么教育也就太简单了。我无意否定何老师的做法,我也是老师,作为老师我们是否能俯下身来,用平等的目光与善待的语气和学生一道解决发生的问题。
许多走出校门的学生说,他们几年最大的感触不是他们缺乏关爱与呵护,而是没有基本的尊重。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许多的爱都是以爱的名义进行强加,最后只能渐行渐远。如果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尊重,那么人们的心中就会缺失尊重的概念,不尊重别人,就很难让别人尊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