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种交情,叫做“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意是说“与其我们在搁浅的时候相互用口水来续命,还不如各自畅快地游在江海里而忘记彼此”。
同患难,然后分手、各自寻找各自的快乐。也许有一天大家还会在路上相遇,但在平时,谁也不会轻易提起当年和兄弟们在一起如何如何?
真兄弟、真姐妹未必需要整天儿惦记;危难时互助而生,那是因为往日就对彼此充满信任。
【02】
整天让你记起来,还要说出来的,反而可能是假情谊。
你看祁厅长天天在高小姐面前吹嘘高老师,可高老师眼里祁同学只是一颗棋子;再看李逵天天对宋江哥哥长、哥哥短,宋江在李师师那里却说:“这个是家生的孩儿小李”,当面就说奴才养的!
记住一个人很容易,忘记一个人很难。提起一个人很容易,认识一个人很难。
你说真的别人也不好说是假的,你说假的别人也难辩是真的。一旦已经在心里形成定论,再被驳倒,是很伤面子的,别人也懒得驳你。
所以,有些老是被提起的人,要么你是真的很敬佩,但这些人很可能和你不在一个层级,唯有仰望星空的时候才可以看到;要么你们的交情并不那么深,而你一厢情愿深度幻想,当局者迷。
【03】
是不是发现,人越长大,新交的真朋友越少。
最近你老提起的人儿,很可能是个陌生人。他只是刚刚和你结交,一上来的确走心,但你很期待和他成为知己,所以动不动提起他。
古人早就说过: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以前多少人儿从你身边来了又还,多少人曾撩拨你就快成为知心好友,现在是不是都成了年少的过往。
有些人是不可能交朋友的,无论你如何靠近,都不可能尿到一个壶里。同床异梦,各有一心。当面走心,背后可能锥心。
当然,也不是说长大了就交不到知心朋友。其实是很难交,因为大家都学会了表面温存,所以被蒙蔽、遭冷漠的几率会很大。
现在想想,大学时候曾经和一位同学走得很近,甚至一度觉得此人算是一位好兄弟。后来发生一系列变故,原来对方只是遇到一个家世背景个人经历相仿的人而无意间发表一通感言,实际上他对自身的处境、对自己所处的阶层是极度讨厌的。
明白了这一层,再回去看曾经的交往,一些当时感到迷惑但不当回事的东西,忽然间就顿悟了。
有些人是在和你同桌饮酒,但此时他的心里却认为和他同院共嫖的才算兄弟;抄完你的作业,你就可以滚了。
所以,单方面热情洋溢认为会是好朋友,天天提起对方,很可能显示一个结果:心被骗了。
【04】
那么真朋友会是什么样?而我们为什么要忘记?
我们这一代人几乎都是伴着金庸武侠剧、香港各类武大片长大的,对“义气”的理解有着江湖草莽的味道:两肋插刀在所不辞。
年轻的时候往往冲动,在并不清楚什么该珍惜、什么不该珍惜的时候就勇往直前了。
等到慢慢长大,真去翻一翻金庸原著,真去世间走一回,内心的热度才会逐渐降下来回归现实。
那些我们在危难时刻会想起的人、愿意伸出援手的人,是真朋友。
我相信急中生智,其实想想危急的时候全身注意力集中到一点、思维当然高效精准,此时不称职的朋友自然会被迅速过滤。
而真朋友,往往是隐在脑海里的。
杜甫有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朋友就如好雨,他们只是轻轻地进入你的脑海深处,你平时自可以放心离开他们,可以把喝酒吃肉的朋友大方搬上台面,但在危难之时、在你需要帮助之时,他们闻声即来了。
所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说得真对。也许我们活得最好的境界,就是不需要真朋友来帮助,因为一切都好,江海里自由自在,大家彼此都忘了,最好都想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