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读书心得(七)
我们看了《春秋》,看了春秋战国时候的历史,孔子在《易经》的《系传》上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上面的这一段话,摘自南怀瑾老师的《论语别裁》“为政第二”这一章中“从台风了解人生”这一节。南老是非常慈悲的,怕我们听不懂,紧接着又拿台风,为我们举例子。
道家的庄子说:“飓风起于萍末”,飓风就是现在广东话、福建话所讲的台风,现在西方人用中国语音译过去,也叫台风。我们看到台风的力量这么猛烈,但它在水面上初起的时候,只见到水面上的一叶浮萍稍稍动一下,紧接着水面上一股气流冒上来,慢慢大了,变成台风。道家这句话是说,个人也好,家庭也好,社会、国家、天下事都是一样,如果小事不在乎,则大问题都出在小事上。“飓风起于萍末”,大风暴是从一个小风波来的。所以孔子在《易经》中说的上面那一段话,说明天下事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几乎没有偶然。
上面南怀瑾老师的这段话,是进一步在指点我们,“防微杜渐”的重要性,人生中没有小事,没有无关紧要的动作和话语,甚至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呼吸,都要带着对当下此时此刻全然的临在和觉知。
我以前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把东西乱扔,造成的结果就是,该用东西的时候,东西找不着了。
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买,买完回来就放屋里,但是不一定会用,这样造成我的房间很杂乱无章,我经常因为临时找不到要用的东西,而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由此造成很多时间的浪费和情绪的内耗。
一直到有一次,我的卡丢了,我心急火燎忐忑不安地跑去挂失,回来之后深刻反思,检讨自己,下定决心要改进自己。
就在这个时候,由朋友介绍,开始学习叶武滨老师的时间管理的课程,里面有关于断舍离和物品整理的部分,我就开始按照课程里边老师讲的去,一点一点去改进,去做。
转眼间,三年时间过去了,日常的整理已经成为习惯,什么东西在什么位置上放着,我已经了然于心,找起东西来,快捷又高效。
每天看着自己整洁有序的房间,心情愉悦,而我也已经彻底破除了“买买买,丢丢丢”的模式,生活变得简单了很多,也轻松了很多。
现在回头再看卡找不到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是偶然,其实是很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就像南老在本节中,举了有个人捡了一元钱的例子,告诉我们天下事没有偶然,又接着不厌其烦的教导我们:
“其所由来者,渐矣”,都是慢慢转变来的。《易经》告诉我们,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
读到这里,我多么想拥有“见微知著”的智慧呀!
我也想起欧阳修所作的《伶官传序》一文中写的“祸患常积于忽微”。一些小小的疏忽竟能导致祸患的降临,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其中隐藏着的却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一条无可辩驳的客观规律。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只蚁穴,无足轻重,但若不及时修理,能使千里长堤毁于一旦。哲学上讲,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就能导致质变。
一时有小小的疏忽,并无可厚非,重要的是,对于自己的过失,如果不重视,不以为然,自欺欺人,对自己要求不严,以致“忽微常积”,就可怕了。
也就是说, “忽微”并不可怕,可畏的只是“忽微常积”。而能否化“小”为“无”,则取决于我如何对待“忽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临终前所说的这句话,也在告诫我们要严以律己,戒恶修善,做到“慎独”。
假如我们能做到“见小善皆为之,绝之恶于初萌”,那么我们所在的地球会更美好。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如果我能时刻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随时内观自省,随时改进更新,那是不是我就可以有那么一点点洞察秋毫的智慧呢?写下此文,自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