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了一堂关注自己的课。按照授课老师的安排,问了自己不少的问题,我的压力、我的自我意识、我的个性(我是谁)等。
对自己发问的这些问题回答得都不太好,似乎感觉一团乱麻,无从去组织语言来表达了,最终草草交出一个所谓的答案。
很明显感觉到,由于缺乏深入面对自我、对自己内心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耐心,今天我对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不太真诚的、敷衍的。
生活太忙了,我好像极少去做有关认识自己的事情。好吧,又甩锅给客观原因了。
今天课程有趣的地方在于,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或道理“理论化”了,给人一种非常精辟的感觉。
1/ ABC theory
内容见图。我们的情绪、反应或动作(C),不是因为某个事实的发生(A),而是关于这个发生的事实的信念(B 观念,想法,判断,联想……)所致。无知者无畏,也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想到家里宝宝拿到任何东西第一时间都是张嘴啃一口,大概就是因为没有任何关于这个物品的信念吧……
响尾蛇的例子很有趣,我课堂上没有提出的问题是:有这样的现象——即使没有响尾蛇出现,只通过语言描述响尾蛇的可怕之处,可能就会把一个胆小的人吓得不寒而栗(没有A,单纯B就导致C?)。怎么理解这种情况?
2/可信度
建立听众的确信感,第一点便是指明缺点,主动暴露问题,给客户留下坦诚的印象(因为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类似于“咱们丑话说前面”的感觉。
不过要使听众相信,首先自己得有较高的确信感吧。但公司某领导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骗人不能把自己骗信了”,又是什么意思?
冒着小雨的小欧跑跑活动,个人感觉活动总体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一项活动一旦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况且还有统一服装),在场面上天然会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因此我觉得我们的团队今天在一二九运动场特别醒目和显眼。考虑到脚踝隐隐有痛,个人仅跑了2公里,不过跑完后整个人比较舒畅。另外震撼的还是关于王德顺老爷子的视频,只有极强的自律和对某些事情的不断的热情,才能做到他那样吧。
题外:
1/今天再次感受到了交流讨论的力量。和南京欧萨诸位同事的讨论交流让我对本小组课题的认识从之前的泛泛、表面和肤浅变得更深入了,对我们本组课题未来的质量也更有信心。虽然开题报告的及时性未能到达,但是坚持专注、认真、不走样的做事过程,还是令我非常受益的。不知道其他几位同事如何感受?
2/今天这堂关于自我认知的课程,大量涉及了家庭教育,包括教育、形塑孩子习惯、个性、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知识,让初为人父的我倍感压力……为人父母,任重道远。暂且放两张轻松的亲子图,解压吧……
(记某次踢球晒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