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月二十四,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打春饼的。两个小煤气灶,一桶面,找一个人多车多的街头拐角,这过年打春饼就开工了。
家住萱家花园附近的一对母女每年这个时候也暂时把平时的活计停下来,专门打春饼,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周而复始,她们在这里持续了21年。之前是母亲一个人打春饼,小女孩在旁边张罗帮忙,后来逐渐长成母亲的模样,和妈妈并肩打春饼过大年。
揪一块面团,这团面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掂在她们手上,具有流坠感,似坠非流,不停地来回拎甩,待平底盘烧热,保持中小火,将手中的面团迅速在锅底如蜻蜓点水般顺时针轻抹一圈形成圆皮,立即拎起,然后又快速把手中的面团落下继续在圆皮上点蘸,带去多余的面糊,使圆皮表面不破不拱,厚薄均匀。当圆皮表面没有湿面,边缘翘起,就可以捏着翘起的边缘把面皮揭起来,然后放在另一个炉子上稍微烘一下就完成了一张春饼的制作,整个过程不到30秒。做好的春饼一张张重叠,放成一摞,拿起一张春饼细细打量,虽然是饼,但是形容薄如蝉翼,一点也不过,似透非透,也有按照顾客的意愿,厚薄由人。卷起一张春饼塞进嘴里,劲道相当,非常有嚼劲,轻轻咬,慢慢嚼,很淡很淡的咸,面粉的清香在口腔弥散。
别看这小小的一张春饼,薄而不破是真功夫,不仅要原料好,水和粉的比例要精准,醒发面团的时间有严格要求,揉压面团更是一个技术活,要使面团既稀得能如流水下坠,又要能拎甩得起来,落在平底盘上还要能迅速成型。原来在煤炉上打春饼,火候是最不好控制的,现在用液化气,让打春饼的速度快了不少,质量更是年年有长进。21年打下来,让这对母女的春饼在附近的居民中享有极高的口碑,很多外地回家过年的居民慕名前来购买。最忙的一天要算是年三十那一天,从早上到晚上,母女俩不停地打,也不会看见一张春饼闲置的场景,母女俩的摊前排起了两条长龙,供不应求。一年未见的老朋友在队伍前相互寒暄,热情招呼,拉着家常,等着春饼,过年图的就是团聚,薄薄的春饼包裹着浓浓的思乡情。
安庆人对于如何吃春饼也有讲究,买回来的春饼放在蒸锅或者饭头上保温,为的是使春饼保持它的热乎和柔软,不沾不黏。包春饼的菜可荤亦可素,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轻轻拈起一张,包上刚刚上桌的新鲜的炒菜,要很认真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讨个吉利。用芹菜牙包卷,意思是来年在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更勤劳。用韭菜包卷,是长长久久的意思,这也是宜城人过年在家宴请亲朋们必备的一道年俗,希望所有的家人和亲朋来年会有更大的丰收,家业更加兴旺发达。
过年吃“春饼”,春回大地,也是有“咬春”的意思,“春到人间一卷之”寓意人们在开春时节对一年的美好期待。一年一度的“打春饼”,是世间的轮回,也是故乡人回家的期待。来年,这对母女还在这里打春饼,等你们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