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提「听明白了吗?」这样的问题
英语老师上课提问时,经常包括 Do you understand? 这种问题,即问学生「听明白了吗?」。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为了给组织语言留出思考时间,或是为了填补各个活动之间的空隙。而「听明白了吗?」这个问题的作用也仅止于此了。
对于年段比较高的学生,如初二以上的学生,他们在潜意识里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听不懂的,一来是不想在同学们面前显得比较「愚钝」,二来也担心老师会进一步提问他们:「你哪里听不明白?」
当然,身为老师,我们可以运用之前推送中提到的眼神交流来初步判断学生有没听懂,随后再就一些细节来提问以确定具体是什么问题,而不是简单地问一句「听明白了吗?」。
就细节提问可参照下面这个例子。
假如课文原文是这样的:
Tony has got a book but he has never read it before.
我们可就这个句子提出以下问题:
Has he read the book before?
What has he got?
Did he know what the book was about?
此时,只要有哪个学生回答不上来,我们马上就能判断他真的不明白,这比问「听明白了吗?」能更好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活动中直接让学生展示比口头讲解更有效
当学生不清楚在某项课堂活动中具体该如何做时,大量的课堂时间就此浪费掉了。其实,许多课堂活动在学期教学中是不断重复出现的,于是我们在第一次组织活动时就给我们的学生捋清楚活动流程就显得很有必要,而且必将利大于弊。
那么我们要如何讲解活动流程呢?
直接让其中一个或一组学生进行展示!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比直接展示还要明确的了。
假如某项课堂活动中是按座位以列为单位一个个学生进行提问的话,此时老师可以先口头讲解,然后马上让其中一列学生作为例子进行展示。那么,在全班学生开始进行课堂活动前,我们就已经把可能出现的、与活动流程相关的问题给找出来了。
直接展示可以大幅度地节省老师的讲解时间,同时又能让学生明白整个活动的流程、需要多少时间完成等问题,「所见即所得」,这比口头讲解的效率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