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大热潮下,各种机器人产品层出不穷,如扫地机器人irobot、跳舞机器人阿尔法、情感机器人pepper等,它们在某些领域都达到了相当智能的程度。我们在惊叹之余,在情感上却很难与它们产生共鸣,最大的原因在于这些机器人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表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交往中70%依靠的是情感交流,而不是逻辑、理性、信息的交流。因此,很多时候两个人之间根本无需说话,单凭表情就能迅速理解对方意图和体验对方的情感。这是因为人类具有一种叫“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能够帮助我们进行语义之外的意义判断。
现在机器人也具有了这种能力。美国的Hanson Robotics公司造出了能表现喜怒哀乐的一系列机器人,男女老少都有。它们的机器视觉能识别出人的情绪,然后传递给机器人,让机器人面部也做出相应的表情。例如,你对着它笑,它也冲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也哀伤不已。这让人觉得人生好像又多了一个患难与共、可以一诉衷肠的知己。
Hanson Robotics:创造了一个划时代的壮举
为什么说Hanson Robotics的机器人产品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呢?因为其表情机器人把人类从恐怖的极点解救了出来!
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科普一下1970年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的“恐怖谷”(Uncanny Valley)假设:
1.和手机这种形状规整的智能设备比起来,人类更愿意接受与自己造型相似的机器人;
2.但当相似度接近某一个临界点时,比如出现了高仿真的机器人,人们就会对它们的存在感到不安,甚至觉得可怖。这时候机器人简直是“行尸走肉”和“僵尸”一般的存在;
3.当仿生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度,超越这个“点”,变得极度相似时,人类对它们的看法又会转为正面。
先假定该假设确实存在,但森政弘受限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他并没有意识到情感计算能够让机器人不再反应僵化,而是能与人亲切自然地交流。也就是说,Hanson Robotics的情感机器人使人们直接跨越了可能会感到不安、恐怖的节点(尽管有时候还是会有点吓人,哈哈)。但这也算功德无量了。
Dr. David Hanson:机器人表情帝背后的男人
Hanson Robotics公司的创始人是David Hanson。他最初是学设计的,在迪斯尼担任过imagineer(想象工程师),专门负责把我们想象当中的,很梦幻的场景化为真实。Hanson从小的兴趣是制作机器人,他在读博士的八年时间里,制造了20个机器人!后来他把两方面才能结合起来,在2003年自己成立了机器人公司。2005年,公司做的爱因斯坦机器人引起了巨大轰动。该机器人用最先进的塑料材料仿制出人脸,其面部皮肤鲜活而生动,能根据场景做出合适的面部表情,身体部分则采用韩国机器人公司提供的标准机器人。
David Hanson曾在TED演讲中说:“我制造了一些有个性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有自己的性格,最终能够和你产生共鸣。”按他的意思,这种机器人可以看你的脸,可以用眼神和你交流,可以做一系列丰富的表情,理解语言。
他开发了一系列的技术,使机器人能做比以前更加多样的、更加真实的面部表情,还能进行两足行走。而且,能耗很低,只需要一组非常小的、极轻薄的电池,就能使一种模拟人类脸上主要肌肉的材料进行工作,表现出一系列的面部表情。这种由电池操控的面部表情材料叫Frubber。事实上,三个主要的革新技术,如层次化毛孔,纳米级巨型分子毛孔等,都蕴含在这种材料中,使面部表情的模拟成为可能。
“We bring robots to life”
一打开Hanson Robotics的官网,迎面而来的就是几个在表换表情的机器人,给人极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此外,还有一句宣传语极为醒目地显示在网页中间“We bring robots to life”,意思是“我们赋予了机器人生命”或“我们让机器人变得栩栩如生”。
Hanson Robotics的表情机器人可谓琳琅满目,每个机器人都有其专属的名称,如Sophia、Alice、Han、Philip K. Dick、Diego-san,甚至还有Albert Einstein HUBO。不仅如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故事。下面就以Sophia和Philip K. Dick为例吧。
1.Sophia:Sophia被称为是最漂亮、表情最丰富的机器人。据说她是以奥黛丽·赫本和David Hanson的妻子为原型设计的。Sophia的面部与脖子上有62个控制部件,因此她也成为目前全世界在人类表情模拟方面最好的机器人。她的眼睛里还安装了摄影机,可以识别人脸,辨别人类细微的表情变化,可和人类对视并进行对话。事实上,Sophia现在在美国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网红了。她甚至拥有自己的经纪人,好莱坞电影制作商要想找她拍电影,必须得和她的经纪人谈。她坐飞机、坐车都要给她预留一个位置,而不能当货物运送。在她身上,人与机器人的界限真的已经慢慢模糊了,就差发给她一张身份证了。
2.Philip K. Dick:他的中文名叫菲利普·K·迪克,是美国享负盛名的科幻大师。他是最受好莱坞青睐的科幻作家,作品被改编成众多经典的科幻电影,如《银翼杀手》《异形终结》《记忆裂痕》《预见未来》等。Hanson Robotics以他为原型制作机器人,也算是对大师的一种致敬吧。况且,这个机器人可远远不止是神似而已,他还有智慧对话的能力。他的很多回答都与生前的真人无异。
仅仅是能做表情那么简单?
能做表情只能算是科技,而科技要想产生更大的影响,就必须要与应用相结合。那么Hanson Robotics的表情机器人都有哪些应用呢?
要说明这一点,我们首先来看看他们公司的使命:
Our long-term mission is to dramatically improve people’s everyday lives with affordable, highly intelligent robots that teach, serve, entertain, and are capable of developing a deep relationship with people.
翻译过来大概意思讲的是:
我们长期的使命是利用人们负担得起的高智能机器人进行教学、服务和娱乐,并与人类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以此来大幅改善人类的日常生活。
此外,Hanson Robotics公司还希望在未来,自己的智能机器人能够真正理解和关心人类,甚至比人类更有智慧,最终能够帮忙解决一些人类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事情。
他们所选的教学、服务和娱乐三大领域都能与机器人紧密结合,并且在未来极具潜力。具体这几个领域的潜力如何,我们会在未来陆续推出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投资了Hanson Robotics公司,对于该公司的未来应用展望,他表示Hanson Robotics这种类型的可以在商用和家用两大类有不同的用途。
在商业领域,比如呼叫中心,办公室前台这样相对简单的工作,可能很快会被机器人替代,因为它们更加和蔼可亲,永远不会对顾客生气,也永远不知疲倦,而且比人的效率还更高。
家用机器人可能是用在陪护领域。在老年人陪护方面,因为很多老年人在家很孤独,需要人陪伴,出了事需要报警,生活中甚至要有一些简单的对话互动。再比如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他们的陪护和老人有所不同,自闭症儿童对与人互动有先天的抵触情绪,可能看着人的表情,就会紧张,看着人双眼的时候,心跳就加快。如果改为机器人互动,可能反倒会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那么作为表情机器人的创造者,David Hanson自己又有什么想法呢?他认为机器人可以模拟病人,帮助医护人员进行医疗练习。但是目前利用机器人培训练习的程度非常低,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仿真度。
目前,在一些科学实验室、科学博物馆或展会,人们进去之后可以跟机器人对话。对此,每个人都显得很兴奋。在接下来的目标中,David Hanson说希望可以做到让人们看到爱因斯坦朝我们走过来。这样在各种主题乐园,都会陆续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跟人们互动。
现在,Hanson Robotics已将总部从德克萨斯州搬到了香港,这背后反映了什么大趋势呢?如果你有机会投资Hanson Robotics公司,它最打动你的投资亮点又将会是什么呢?在Hanson Robotics身上又能反映出哪些极具价值的投资逻辑呢?
(本文首发挚金资本微信公众号,挚金资本专注机器人&AI领域的投资。转载请加微信gao176262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