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个朋友从晚上11点一直聊天聊到第二天早上2点,聊着聊着就哭了聊着聊着又笑了,说了很多但记得印象最深的是我们聊到性格养成这个话题。
我们同时赞成童年和青少年真的是一个人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从而成年之后的行为会是他内心的诉求或者保护自己的手段。而这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心智还不成熟的时候记忆功能却趋于稳定的时候,这时候发生的事,最容易导致一个人好的或者不好的性格埋下种子,从而影响我们。而我和朋友就是这样养成了我们各自的性格,有不同但更多的是相同的。
我们敏感自卑怕被别人讨厌,就像蜉蝣,小心翼翼的在狭小的水箱努力的想证明自己,虽然很怕被别人说是“蜉蝣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但更多的是想“不宜妄自菲薄”。
朋友是用温顺作为自己的保护色温顺的好像一切都无所谓似的,她将这些敏感自卑藏在心里,安安静静的。而我,由于童年和青少年一直寄宿在亲戚家,更多的是在敏感自卑怕被人讨厌的基础上还有一点多疑。这些性格的养成是我在初中回到父母身边也无法改变只是隐藏起来了,我甚至害怕在课间一个人去厕所去便利店买想吃的冰淇淋,还记得转学到新的学校,由于在亲戚家营养不良到头发干枯发黄到像是染色一样,很多人都说:哎,你不知道学校规定不能染发么?还是黄色的,像个小痞子一样。他们的无意说笑使我更加的将自己缩小起来。上课不敢发言,有问题不敢问,不敢交朋友,就算值日也不敢和别人一样挑剔的选择说:我要洒水、我要拖地、我要擦黑板、我不要倒垃圾······我所学会的唯一的防御就是让别人觉得我不在乎,头昂的高高的,不要让别人看到我的想要。
朋友说:我和你不一样,我只敢和几个人玩,不敢和男生玩,只和班里和我一样的人在一起玩。
我问:什么是和你一样的人?
朋友说:被班里其他人隔绝起来,不愿意和我们一起玩的人。
是呀,想到那时好像班里的人都觉得我们可有可无吧,被忽视也总比被嘲笑强呀。我依然记得在班里有一个很穷的女孩总是穿着肥大的带着大花的褂子,裤子永远都是黑色的只有妈妈穿的黑裤子,鞋子也总是那么俩双,一双胶鞋一双布鞋。我为什么那么在意她还一直记得她,是因为那次我们得英语老师在班里公然拿着拖鞋扔向她说:你就是一个大花痴,还是个脑子里面只有屎的大花痴。当时她的眼眶就红了。从此她的外号就是“花痴”并且被一叫三年。
偶然的机会,在学校外面吃中饭的我们互相问了好。从此,好像交集越来越多,后来她知道我爱睡懒觉她直接说:豆子,我每天给你带早饭。那天开始一直到初中毕业只要上学我就从来没有一次不吃早餐的情况发生 。
渐渐了解之后我才知道不是她不写作业,而是她每天回家都需要做饭打扫卫生喂鸡鸭饲料,家里的活就算是中午全家吃饭的脏碗都是等着她晚上回来洗;每天早上学校早读在七点半,她早上四点就得起床去河里洗衣服,洗完回来早饭做好就得去上学。她的手冬天冻疮是因为即使是三九天她也得去河里洗衣服。周而复始她渐渐的跟不上学习,和朋友玩闹的时间也没有,就算是写作业都是挤时间。
她也想变漂亮变聪明变得讨人喜欢但是好像全世界都不允许,所以最后只能让自己变得厚脸皮,别人笑也无所谓。最后她终于没能坚持下来,初中读完之后就没有在读了。我一直很庆幸至少我的父母都是一直鼓励一直支持着我。他们买书送给我,让我去学感兴趣的东西,我就这样一直一直坚持着走过了那个“雨从未停歇”的雨季。
和朋友最后相互拥抱说:还好,还好我们都坚持过来了,终于我们都熬过来了。
我不知道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之下能产生多少精英,能教会我们多少知识,但是没有教会我们在那个时候能平等的对待一个转学生、一个贫困生、一个差生。一直觉得不论是再成功的人都有一段敏感或者不堪的的时期,而我们不知道让那个时期的我们被平等看待。
爸爸一直说:就算是再大的苦难或者不被谅解,我们先一起吃这顿饭吧!今天有你爱吃的虾子,特地去江边的渔民那里买的。吃完之后才有力气呀!
插画:来自 Irina Kruglova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