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在他的《乡土中国》里提到,中国的社会有别于西方社会,是个差序格局体系。他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这个差序格局,他说就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推出去的一圈圈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他进一步说到,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这个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样投入水中,和别人发生联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就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一圈推出去,越推越远,也越推越薄。
我们还可以更简单的去理解它,所谓的差序格局,说白了其实就是“亲疏关系”格局。
中国社会是个亲疏关系构成的社会(费孝通老先生也明确提到过中国社会是私人关系社会,在西方社会里争的是权力,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譬如吧,人们处理矛盾的时候,一定是先考虑与自己关系最亲的人的利益,使关系相对疏远的人受委屈。
再譬如,在处理犯同样错误的人的时候,处理的轻重也随着关系的亲疏而有所差别。
于是,那些法理不容的事情才有了生根发芽的温床,那些德不配位、因权谋私的现象才会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同时,中国人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特别有感触,其实这正是随着以“己”为中心的势力变化而亲疏圈子伸缩变化的缘故。
从中国的发展历史来看,各朝各代都有鸣冤反不平的事例,古有窦娥,今有彭坦。但是与历史长河里数不清的冤假错案相比,鸣冤成功者甚少,即使有成功也像窦娥一样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中国的现代社会发展了这么多年,每一代人都在社会公平里追寻,直到现在,平民百姓还在苦苦追求着公平公正。
在追求的过成中,最大的常态便是:要么忍,要么闹,一忍则常忍,一闹便惨痛。
如果中国社会里的这种“亲疏关系”格局不能变革,追求公平会是一件特别令人伤心欲绝的事情。
那么如果要想让自己不伤心怎么办呢?办法还是有的。
一就是攀关系。这个自然不必多叙。
二就是拼实力。既然是以“己”为中心,亲疏圈子随着势力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只有巩固自己的势力(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实力),才能扩大(或者建立)自己的圈子。这就好比打官司,请个有名的律师,或许会有翻转的可能,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律师呢,那么只能顺其自然或者听天由命。
三就是拼内心。这个很容易理解,内心强大自无伤害。
最后,实在不行,便,看破红尘,无欲无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