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
已经可以确认的事实是,《少林问道》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武侠剧。无论是爱恨情仇、侠义道的精神、家国天下的情怀以及三观的辨析。
这个时代拍武侠本就是一种勇气,何况还不是金古的武侠。高剑雄的内心纠结折磨会比谢晓峰的少吗?程闻道的冲动果断机智难道不比令狐冲更出彩吗?还有杨秀,活脱脱就是一个卢云再世,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儒生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杨秀身上淋漓尽致。
爱恨情仇是该剧的一个矛盾核心,两代人,三四个家族,牵扯纠缠不休,文眼是轮回和放下,用的佛家态度,一代人又一代人,在抗倭这件事情的贯穿下回到原点,重新选择。所以高剑雄从一开始的兄弟情深,到中间的为己私利,到最后仍是兄弟情深;而程闻道则从复仇不休,到最后放下;还有李蓁蓁,一开始也是复仇,中间的坚忍顽强,到最后回归自我,放下执念。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不断的印证剧中败火师傅的话:“出家人要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拿得起才能说放得下,除了杨秀。
杨秀是经典的儒生形象,吾道一以贯之,他从头至尾都是这样,心怀天下,而无论自己实力几何!读书人的面子,读书人的精神,读书人的骨气,这样的人,历史上也不多,明气最大的叫做 文天祥。“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钜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为!”
《少林问道》讲了一个两代人的轮回故事,讲了执念,讲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讲了人世间的一些是是非非。第一集开头点出的这一句话“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活在这世上是快乐的!”,当我们看完全剧,回头来看的时候,泪眼婆娑。
――――――――――
第二笔:
其实儒家也没错,所差者在过于庙堂之上,而忽视了江湖之下。按儒家的理想,求诸己,德治天下,每个人都能从内心上要求自己,确实是可以化繁为简的,可他们忽略了人的差异性,人之千奇百态,就在于一句古话:龙生九子,九子不同。当然如果都是卢云,那么是不需要什么很多的条例法律的,自己便能要求到自己了。
所以哪怕在封建朝代,哪怕在庙堂之上,儒家理想也成了一个表演化的东西,形成了黄仁宇老师所说的阴和阳的差异。江湖之下更加不必多说,识字也有限,何况那些大道理句章。所以江湖之下形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与儒家在庙堂之上的仁对应,我们称之为侠义。
凡人偷鸡摸狗、钻营倒腾,在理想上形成了这样两类完人:君子和英雄。因为庙堂和江湖的分立性,这两类完人实际上是一体两面,代表着我们文化中对于道德的终极追求。君子为“仁”,英雄为“义”。
此外,我们文化中还存在一种超脱世外的语境体系,那便是道和僧。道还在追求一个法则,而僧的最高则是无执念无相。
所以,侠义小说若是要完整的呈现的话,儒、侠、僧,三者缺一不可,而道最好也要占据一个位置,如果再能设置一个官僚的大场面背景,那起码在构架上,便有了活力。
没错,我写这么多其实就是在吹嘘《少林问道》这部电视剧,在现在这种环境下难得的好武侠作品。有境界有格局有人性有想法,简直四有。而且最难得的是,这可是武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