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渣加懒癌还有救吗?
以下是我这个严重懒癌拖延症,轻松坚持了数月的学习历程。
常有人说:“我也想学XX,但我没有时间”
以前我是个非常懒的人,睡觉最高记录是一天睡20个小时。
那时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一方面是自我认同感比较低,总觉得自己做不好,但又很羨慕能力強的人。
在英语方面,爱看美剧和国外电影,没有字幕就彻底傻逼的我 极度羡慕英语能力强的人。
洋葱头说我们这些新进的妈妈允许一岁不到的孩子把餐桌搞的一塌糊涂然后耐心去收拾,持续大半年换来孩子自主进食和吞咽能力的增强。带到外面就餐,遇到一些老人 ,他们往往会说成好像这些能耐是我们孩子天生的,而他们的孩子就是本身不行,只会破坏,嗓子眼儿细。
那样的说法不尊重我们日复一日的忍耐。
而我在羡慕有能力的人时又何尝不是轻视了他们日复一日的努力呢。
小时候我也写过几次计划表,每次都无法坚持,一次次的计划失败 一次次的打击我的自信心,搞的我不敢再写计划 继续虚度光阴。
为何我的行动总是难以坚持下去。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也很重要。
现在回想起来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没有一个合适的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洛克 于 1967 年最先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想达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因而对人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
重视并设置合适的目标是激发动机的重要过程。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全世界的人为之震惊,他在自传中这么写道: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把我分解的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有看似宏伟的目标(我想学好英语)是不够的,大目标 ,不清晰,含糊,没有合理的分配到每天的行程任务上,无法实现,99.9%的几率会死在路上。
Grace说一周抽一两次学上两三小时不如 每天坚持半小时!
所以养成习惯才是学语言的关键。
那么学好英语是大目标,养成学英语的习惯是成中目标,小目标为每日任务。
原来有可实现的小目标才是关键!
既然这很清楚,我能持续下去吗?
另一个阻碍:一想到学英语就和苦背联系到一起了。
苦!!!
目标设置理论(Lock & Latham, 1990)——目标要有一定难度,但又要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
如果每天设置的目标让自己很疲惫,一定是难以坚持的。
而就学习的方法而言而很多人自学的时候总是死背!学下单词,探究下语法点,提高缓慢又吃力,这样的方式这当然不行✋
机缘巧合我遇到了Grace老师,学习路上有良师指导是多么美好的事!
Grace的英语输入和输出四步法,结合新概念教材 完成听说读写译体系化学习,将输入输出达到平衡 相辅相成。
作业方式都是弃从前应试教育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起了热情和兴趣。坚持就容易太多了
我最喜欢的作业是看中文回译英文,完成度高的时候满足感十足!☟☟在充满乐趣中锻炼了英语能力。
(这个护士很有喜感)
目标设置理论——需要好搭档:
如果有一两个朋友共同努力,那么,就会有助于你坚守诺言。
望向周围的人。。。
这才是正确的搭档打开方式☟
目标设置理论——需要定期反馈:
或者说,需要了解自己向着预定目标前进了多少。
月底的总结大会显得尤为重要☟
目标设置理论——对目标达成给予奖励
用它作为将来设定更高目标的基础。
原本想的奖励是外出Happy,最后给自己的礼物全是书,学渣学习上瘾了走火入魔的感觉。。。。
以上就是我神奇般的坚持下来了,养成了习惯,连我自己都很惊讶的学习过程!
如Grace说的“一旦养成了习惯,就不需要消耗意志力”了。
每日不做作业就觉得少了点什么,好像打游戏开了挂一样!主动找时间学习,有时候是等孩子睡了,有时候我把孩子放在餐椅上给他吃的。他一边吃一边听我念英文课本。我称这个为双赢教育。(心机妈)
感恩遇到Grace,除了学英语,我还形成经常阅读的习惯,为了找一本书,手机里下了三个阅读软件。
当你确定了大目标,中目标,一个个合理可执行的小目标,这些目标就会激励你,引领着你走向更多的可能性,更好的自己,和路上的良师益友一同前行 彼此激励!拯救学渣于无形中!
班上的默小一和洋葱头,阅妈他们都是当妈妈,白天忙碌带娃,工作。晚上又抽时间出来坚持学习,都是我的榜样。加油!丸子妈妈!加油!我们班的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