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从小耳熟能详,但如何宁静?如何淡泊?现代节奏十分紧张,工作、生活压力巨大,烦恼、忧愁、焦虑,各类心理疾病层出不穷,狂躁、抑郁、神经分裂,真可谓“欲海无尽,苦海无涯”。如何静下来?这里有一剂灵丹妙药,简单易行,就是冥想。
宁静与淡泊的法门就是冥想。和尚敲木鱼、念经、观想,道士通过打坐、练丹、太极,就连宋儒也是半日打坐半日读书,为得就是进入这种心平气、心无杂念的空灵状态。李笑来和古典老师在得到专栏,多次提到坐享,坐忘,按现在说法就是冥想,就是进入了潜意识沟通,只是在道教叫打坐,在佛教叫观想。《道德经》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通过冥想,进入这种恍恍惚惚,朦朦胧胧的状态,暗示把烦恼、忧愁释放,自己“很放松、很舒服、很愉悦”。印度的瑜伽,中国的气功、太极(动作一定要轻柔、舒缓,动作慢下来才有效果,否则成了健身操),就是跑马拉松、专注工作,都能进入一种精神放松,情绪愉悦,物我两忘的境界,与冥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西方讲究实证科学。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相关研究一直备受重视,近年来对脑科学的研究更是突飞猛进。西方心理学界和神经生物学界对密宗、瑜伽修行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最大的发现,就是修行带来的脑波改变,进而改变身心状态,进而改变精神的品质,进而改变生命的品质。例如,更容易满足和愉悦,更善于调节情绪、更能因应压力、更乐于助人,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终极意义、更善于获得幸福感、更健康长寿等等。大脑虽然不是精神的中心,但是对人的身心状态有相当巨大的决定作用。这个决定作用,可以从脑电波(简称“脑波”)观测到。从大脑的立场来看,处于不同的身心状态,其实就是处于不同的脑波控制下。科学界公认的脑电波主要有四种状态,根据脑波的频率分成4个主要类别:β波、α波、θ波、δ波。第二发现就是θ波是一个分水岭,从这里,可以进入与日常截然不同的身心状态,而且,θ波和β波完全不兼容,这大概就是“妄念”和“正念”的分水岭。人越是远离现实,脑波的频次就越低,反之就越高。越高频次的脑波,就越是对应现实的琐碎和无意义,反之就越是对应现实以上的高界别的精神内容。
一是β波 :脑波在该波段主要频率范围在14-30HZ之间。处于该脑波频率,人脑处于清醒的意识,人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对周围事物很敏感,注意力集中于外在环境,呈分散状,并且大脑容易疲劳,极大多数人白天都处于这种状态。在β波为优势脑波时,人清醒时大部份是该脑波状态。随著β波的增加,身体逐渐呈紧张状态,准备随时针对外在环境作反应。大脑能量除了维持本身系统 的运作外,尚须指挥对外防御系统做准备,因而消减了体内免疫系统能力。在此状态下人的身心能量耗费较剧,快速疲倦,若没有充分休息,非常容易堆积压力。然而,适量的β波,对积极的注意力提升,以及认知行为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助益。β波主导时,人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倾向于用经验来应对外界,经验化的好处是效率高,坏处是缺乏创造性,陷入程式化。长期被β波控制,人容易懈怠麻木,失去好奇心、新鲜感和创造力。β波主导时,大脑的两侧比较活跃,顶部几乎休眠。而且由于大多数人左右脑的使用不均衡,大脑的温度和压力分布也不均衡,这意味着大脑的效能不高。
二是α波 :震荡频率范围8HZ-14HZ。脑波处于该频率时人的大脑清醒而放松,注意力呈聚焦状,容易集中精神于某一工作中,不易处于外界其它事物干扰,并且大脑不易疲劳。在α波为优势脑波时,人的意识清醒,但身体却是放松的,它提供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由于在这种状态下,身心能量耗费最少,相对地脑部所获得的能量 较高,运作就会更加快速、顺畅、灵感及直觉敏锐,脑的活动十分活跃。简单地说,α波控制时,人进入非常专注的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的运作极其顺畅高效,无论学习、思考,α波下的效率是最高的。当一个人专注于某个对象时,就进入了α波的控制,身心会获得极大的宁静、愉悦和满足。例如小孩游戏时,学生专注地进行练习或者背诵或者解题,以及作家、音乐家、设计师等投入创作时,均是如此。
三是θ波: 震荡频率范围4HZ-7HZ。脑波处于该频率时人的精神处于深度松弛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灵感涌现,创造力空前高涨。但是,未经过训练者一旦脑电波降到这么低的频率,会很快进入睡眠状态。θ 波为优势脑波时,人的意识中断,身体深沉放松,这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状态,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入定态」。在这样的状态下,由于意识中断,使得我们平常清 醒时所具有批判性或道德性的过滤机制被埋藏起来,因而大开心灵之门,对于外界的信息呈现高度的受暗示性状态(Hyper- suggestibility),这就是为什么人在被催眠时会容易接收外来的指令。此外,θ波与脑部边缘系统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对于触发深层记忆、强化长 期记忆(LTP)等帮助极大,所以,在科学界称θ波为“通往记忆与学习的闸门”。θ波比较有趣的地方就是,这是一个岔路口,可以使人进入睡眠态,也可以使人进入冥想状态。《道德经》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说的就是这个状态。当意识模糊之后,无意识的内容开始呈现,心理活动的后台逐渐开放。但是,意识虽然模糊,还存在,意识仍然可以参与心理活动,而不是完全交给无意识控制,这个时候,无意识能够与松动、甚至处于解体边缘的意识进行信息交换,其结果就是改变意识固有的信念及思维模式,进而改变固有的、程式化甚至僵化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催眠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对人的心理做手术。科学界还有一个发现,就是在这个频率开始,人的大脑顶部开始活跃,而大脑两侧开始休眠。同样的情况在两个时候会发生,一是人身处大自然并很享受时,二就是冥想进入状态时。这也许可以解释户外活动越来越受到青睐,以及能培养精神大师的寺院都在名山大川。
四是δ波: 震荡频率范围0.5HZ-3HZ,人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大脑慢活动状态,此时人脑波频率一般在1HZ-3HZ之间,该频率只有在深度睡眠时才会出现。只有在睡眠中出现δ脑电波,第二天人才能精神饱满,否则,即使睡上10个小时,人在第二天也是精神怠倦。δ波控制下,人完全丧失意识,大脑与肢体活动的神经联系被阻断,交感神经休眠,只有植物神经(副交感神经)在维持生命活动。但是人的精神没有停歇,而是以类似做梦等方式展开活动,这个活动的结果,一般来说,就是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经验重组(把现实生活中新鲜的经验与过往积累的旧经验进行整合、比对,并借助旧的经验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其结果,就是我们清晨醒来后,觉得神清气爽,满血复活。
睡眠的脑波特征:通常将此时相区分为4个不同的期,即相应于睡眠由浅入深的过程。第1期呈现低电压脑波,频率快慢混合,而以4~7周/秒的频率为主,它常出现在睡眠伊始和夜间短暂苏醒之后。第2期也是较低电压脑波,中间插入短串的12~14周/秒的睡眠梭形波和K复合波,它是慢波睡眠的主要成分,代表浅睡过程。第3期的脑电图常有短暂的高电压波,超过50微伏,频率为1~2周/秒,叫做δ波。第4期,δ波占优势,其出现时间占总时间的50%似上,代表深睡状态。因此,3、4两期仅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差异。一般认为慢波睡眠第4期具有消除疲劳的功能,因为人在长时间体力劳动或不睡后,在恢复睡眠中此期延续很久。随着睡眠由浅入深,意识逐步丧失,血压略降,心率、呼吸减慢,瞳孔缩小,体温和代谢率均下降,尿量减少,胃液增多,唾液分泌减少,发汗功能增强等。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待冥想,那么冥想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改变脑波的方法,有效地降低脑波频次,进入专注的α波,并且频次持续下降,通过改变脑波,来维持身心健康、提升认知能力、升级生命品质。如何冥想?有三大法宝分享:
一是呼吸
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让自己放松下来,放松全身,双手自然地放在膝盖上,放松脸部肌肉、眼睛、鼻子、嘴唇、舌头、闭上眼睛,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用鼻子呼吸。先不用刻意调整呼吸,只须观察自己呼吸的状态——呼吸的节奏、快慢、深浅或者静静地体会呼吸时的紧张与放松。观察自己呼吸的声音。让呼吸的状态自然、平静。如果你喜欢这种冥想的方法,尽可能地放松自己,几分钟之后,你的呼吸状态就会慢慢地变得平稳下来,你会越来越平静。继续观察自己的呼吸,继续体会呼吸的节奏和状态。吸气和吐气会比之前更安静、平稳,体会吸气和吐气之间的平和。你可以用心地告诉自己:我正在慢慢吸气,我正在慢慢吐气。吸气时,想象自己正在感受大自然给予身体的能量;吐气时,感觉所有的紧张,浊气排出体外。当注意力从呼吸上跑开时,不要着急,只是静静地观察着这种“游离”,然后慢慢地把意识引回到自己的呼吸上。随着练习时间的加长和次数的增多,随着对这种冥想方法的熟悉和适应,你一定会变得越来越舒适、越来越平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来调节冥想时间的长短。开始时,时间可以稍短,5分钟左右,然后慢慢增加到10分钟、15分钟,以至更长。呼吸的要诀是,采取胸式呼吸,深深的吸气,缓缓的呼气,吸要吸得深,呼要呼得平,吸之不尽,呼之不竭。
二是静坐
宋儒通过对佛教理论的吸收,大力提倡通静坐修炼,求知、明理、悟道,学以致用。朱熹说:“始学工夫,须是静坐。静坐本原已定,虽不免逐物,及收归来也,有个安顿处。”“读书闲暇且静坐,教他心平气定,见得道理渐次分晓,这个却是一身总会处。”朱熹主张自己的学生“半日静坐,半日读书”,足见老先生是何等的重视静坐。传统的坐功是一种以坐势为特点的练功方式。主要盘坐势和平坐势两类功法。盘坐功包括自然坐功、单盘坐功和双盘坐功、平坐功四类功法。
(一)自然盘坐功。自然盘坐功,通常依个人习惯自然而然盘腿而坐。两手呈握固势轻轻放在大腿根部(右手握固势:右手拇指按在左手掌心,其余四指握住左手背;左手握固势:左手拇指按在右手掌心,其余四指握住右手背)。亦可两手扶按膝盖、胸前合十或采取抱圆自然盘坐。上体正直(两目平视,正项,松肩,扩胸,展背,收腹,竖脊),昂然屹立。
(二)单盘坐功。单盘坐有两种姿势:1、左腿单盘坐:左腿在右腿上;2、右腿单盘坐:右腿在左腿上。两手呈交合抱圆势放在小腹前脚根部(右手势两手拇指相对,右手四指抱住左手背;左手势两手拇指相对,左手四指抱住右手背)。上体正直,昂然屹立。
(三)双盘坐功。双盘坐有两种姿势:1、左腿双盘坐:左腿在右腿上;2、右腿双盘坐:右腿在左腿上。两手呈交合抱圆势放在小腹前脚根部,或采取两手呈指尖相对、轻触抱圆势等多种姿势。上体正直,昂然屹立。双盘坐的七个分解姿势:(1)双腿跏趺坐(双盘坐);(2)两手、两臂环抱呈抱圆球势,置于小腹前肚脐下、下丹田外;(3)背脊竖直,即挺脊,展背;(4)两肩放松,扩胸,收腹;(5)舌尖轻抵上颚;(6)口微闭呈笑型,鼻呼鼻吸;(7)闭目或目微闭,正项平视,宁神静坐。其按照内容除人——气互动循环锻炼的意念(调心)要领外,其余和佛家功法中的坐禅、打坐、七支坐、跏趺坐(莲花坐或金刚坐)等要领基本相同。盘坐功基本练功要领歌诀如下:盘腿静坐正堂堂,抱圆守一清心狂;闭目鼻息舌抵上,松肩扩胸挺脊梁;宁神降气丹田藏,心身合和热肚肠。
(四)平坐功。平坐势又叫普通坐势,是坐在椅子、凳子或床边的练功姿势。坐好后两脚平行着地,不可悬空,两脚距离大约与肩同宽。坐位不宜过高过低,以臀部、大腿与小腿保持90——100度左右为宜。
高级版本,就是站功。可以站着冥想,如浑圆桩、归元桩等。
三是冥想音乐
在所有的冥想体系中,没有哪一种比得上音乐冥想的功效那么直接,久经时间考验或广为人们使用。音乐冥想,在瑜伽中应用最多,叫瑜伽语音冥想,瑜伽语音冥想又称曼特拉( Mantra)冥想。梵语词“曼特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曼”( man)和“特拉”( tra)。“曼”的意思是“心灵”。“特拉”的意思是“引开去”。因此,“曼特拉”的意思是能把人的心灵从其种种世俗的思想、忧虑、欲念、精神负担等等引离开去的一组特殊语音。一个人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瑜伽语音上,就能逐渐超越愚昧无知和激情等品质,而处身在善良品质的高度上。从这一步,瑜伽冥想更往深处发展,逐渐演变为完美的禅,而最终地进入入定状态。
试图凭借注意力使心灵保持专注在某一对象事物上,是违反心灵的能力的。这样做是困难而徒然的。这实际上也是违反瑜伽冥想术的原则的。在瑜伽冥想术中,人要轻柔地设法把他的心灵集中在某一对象事物上,如果心灵要离开这事物,他就设法逮住它,把它带回来。但这是做得极为柔和的。瑜伽语音冥想练习极为简便易行。没有什么硬性的严格的规定。有时候是心与口同时反复诵念,有时候只是默念而已。出声念诵时,有时是低声悄语似地反复念,有时用普通语音响度念,有时又是用有节奏的歌唱方式来诵念。有时诵念与呼吸保持同步节奏,有时又不必如此。有时是坐着念,有时站着念,有时走着念,等等。练习者双眼有时是闭合的,有时是部分地闭合的,有时是完全张开的。
喜马拉雅里有很多冥想音乐,可直接搜索如神奇的α波、潜意识音乐疗法、α波潜能音乐、冥想、祈祷文等。
小贴士生理时钟:
1. 00:00--01:00 浅眠期--多梦而敏感,身体不适者易在此时痛醒。
2. 01:00--02:00 排毒期--此时肝脏为排除毒素而活动旺盛,应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让肝脏得以完成代谢废物的作用。
3. 03:00--04:00 休眠期--重症病人最易发病的时刻,常有患病者在此时死亡,熬夜最好勿超过这个时间。
4. 09:00--11:00 精华期--此时为注意力及记忆力最好,为工作与学习的最佳时段。
5. 12:00--13:00 午休期--最好静坐或闭目休息一下再进餐,正午不可饮酒,易醉又伤肝哦!
6. 14:00--15:00 高峰期--是分析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淋漓的极致时段!
7. 16:00--17:00 低潮期--体力耗弱的阶段,最好补充水果来解馋,避免因饥饿而贪食致肥胖。
8. 17:00--18:00 松散期--此时血糖略增,嗅觉与味觉最敏感,不妨以准备晚膳来提振精神。
9. 19:00--20:00 暂憩期--最好能在饭后30分钟去散个步或沐浴,放松一下,纾解一日的疲倦困顿。
10. 20:00--22:00 夜修期--此为晚上活动的巅峰时段,建议您善用此时段进行商议,进修等需要思虑周密的活动。
11. 23:00--24:00 夜眠期--经过镇日忙碌,此时应该放松心情进入梦乡,千万别让身体过度负荷,那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