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群里有公告去竹泉村旅游,每人100元,倒也便宜的很。我们几个老师便结伴出游了。
竹泉村离我们不远,也就二三百里的路程,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北部,元明时期叫做泉上庄,清朝乾隆年间改名竹泉村。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这个地方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应该是个美丽的去处。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红石寨而不是竹泉村,这是旅游公司附赠的一个景点,免费的。坐在摩天轮上看红石寨,比在地上看到的要婉约的多。地上的红石寨就是一个山寨,外观一看:土墙石院,残垣断壁,寨内却锣鼓喧天,沂蒙小调响彻云霄,不绝于耳,让人很自然的联想起山东大汉的粗犷,山东煎饼卷大葱的火辣,我对这个买一送一的小村寨并不感兴趣,我的目的是竹泉村,想感受一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惬意与美妙。
资料上介绍竹泉村旅游区在竹、泉、村原生态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沂蒙山区淳朴的民俗、民风,打造成为竹乡景观与农家风情并融的度假观光胜地。这里泉依山出、竹因泉生,村民绕泉而居,砌石为房,农耕为业。竹林隐茅舍,家家临清泉,田园瓜果香,居者乐而寿,是中国北方难得一见的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就是这桃源吸引了我。
一下车,我们徒步进入村中,顺着一条条曲折蜿蜒的磨盘小路往里走,小路两旁竹影参差,阵阵清风扑面而来,倒也凉爽。但因为游客摩肩接踵,所以并不幽静。
九曲十八弯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竹泉村的中心地带,那一泓竹泉在几个方方圆圆的池子里,泉水绿得发亮,周围全是茂密翠绿的竹林,我想这就是竹泉之所以得名了。
听说这泉水四季恒温,富含人体必需的十几种微量元素,村人饮用此水多长寿、无恶疾。 而事实上我们看到的竹泉竟然是这样的,泉池不大,池中的水呈绿色,当然不是竹林倒映才有的颜色。中间一眼方井,游客们拿着长长的竹竿舀泉水,灌入自己的饮料瓶中,喝几口,品尝一下竹泉的味道。舀上来的水倒是很清澈,据说泉水很甘甜,但是我没有那个胆量把从这样的露天池子里舀出来的水喝下去。
转过这个泉池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处所,这里有一个更大的水塘,绿竹蓝天倒映水中,,俨然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鱼儿在碎影中游动,池水虽然不够清澈干净,单这“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意境足以让我想象”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妙。再往前走便是一片又一片竹林,走过每一处竹林,你都可以看见尖尖的竹笋散落着竹林中,低矮的草房子石头院落散落在竹林深处。那些本该深居简出的山东老大娘依然包着蓝花布头巾,她们漠然地坐在自己的小屋里,或做些针线活儿,虎头鞋花鞋垫随处可见;或打理些竹编工艺品,她们这是从农耕模式成功转型到旅游产业模式了。
我并没有看到我想要看到那样幽静而深远的林荫小道,竹泉村的旅游宣传做的够好,随处都可以看到旅游团队,小小的茅草屋,低矮的小竹亭,曲折的小竹桥,哪里都是络绎不绝的人群,他们穿梭于这些小小的景点之间,如入无人之境。这些山东老人们也只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享受这桃源仙境了。
我在慨叹山东小村旅游业发达的同时,不免为这儿的清幽之境感到惋惜。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小村寨就这么不动声色地变成了繁华的旅游区,每一间小民房都成了游客们自由出入的景点。我不知道淳朴的山东老大娘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每天成千盈百的陌生面孔。
在另一处竹林中,我看到了竹林七贤的雕像。这七位大文豪身着长袍,姿态各异。他们或坐,或立,或席地抚琴的,或仰天长啸的;有品酒微熏的,有颔首凝思的,有鼓琴高歌的,更有坦胸露背醉卧草丛的……想当年他们不愿做官,宁愿隐居山林,与青山绿水为伴,纵酒高歌,放荡不羁,超脱尘世的羁绊,超然物外,风雅不俗。而那些竹林先贤们怎么也也不会想到千年以后的今天他们会变成一尊尊雕塑,接受人们接二连三的亲密接触,合影留念。
磨盘石的小路静悄悄地伸向远方,又一大波游客蜂拥而至,我不知道这吱吱呀呀的小木桥到底能承载多少游客的脚步,总之,一个幽静的山村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喧嚣与浮华。把我们的脚步放轻一些吧,不要惊醒了先贤的美梦。
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