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看短视频,刷到央视采访于漪老师的一个画面。耄耋之年的于老师接受记者采访,缓缓讲述她的教学故事,吸引了我的兴趣,我把这个视频反复看了几遍,接着发到了自己的视频号。
于老师说她可以把对语文恨得要死的人,教到最后不恨了,很喜欢,还考取了大学。接着她讲了一个学生的故事,就是转化一个调皮贪玩,错别字连篇的小男孩的故事。于老师说她观察这个男孩经常脚上有泥,就发现他有一个兴趣:捉鱼捉虾。于是,她对孩子说:“我办公室有一个脸盆,你把捉到的鱼和虾放到我办公室,然后你每天过来看它们,再把你看到的写下来。”她说后来孩子真做了,结果写出来的作文十分生动,于是她便打印出来念给全班同学听,并进行展示,告诉孩子们作文写那么好是因为“仔细观察”。从此,这孩子爱上了语文。
一个小故事却饱含着于老师这样的人民教育家的教学智慧。对孩子的细心,包容,感化,润物无声,因材施教。反思我们自己,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没有俯下身子聆听孩子的心声,更不会用心去观察孩子身上的小细节。孩子有错,大声呵斥批评,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自然不会对老师喜爱和尊重,自然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于老师的故事让我感触很深,在于我明白了教师的内心应更加柔软,更为包容,要善于因势利导,更要善于启发引导,要懂得将孩子的兴趣进行正面引导转化成学习动力,也要懂得巧妙运用恰当的方法及时肯定,给予孩子学习的信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是什么风格的教育方式,重点还是要用心,做教育的有心人,发现点滴的细节,用心思考教育对策,就可以形成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故事,培养出一个个自信向上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