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句话写在纸上,你说这样的仪式感会觉得爱自己更多一点。
——我胡诌的
仪式感这个词最近总被提起。舍友说现在听到这个词心里都犯怵,因为她最近看了很多关于法医刑侦类的视频,里面变态杀人犯杀人之前都要求一定的仪式感;很多人都说我们越来越需要仪式感来强化感觉。
看到朋友圈里还有人在说抵制过西方人的节日,但自己心里觉得没什么,我们不是在追捧谁的节日,只是在为情感的宣泄找一个出口。这就是我们需要仪式感的原因。
在那些仪式里,有人在表白爱情,有人在表白同学爱,有人在享受独有的孤独感。
平安夜那晚,几个大一一起工作过的小伙伴约着出去吃饭,然后KTV。虽然很久不见,但大家坐下来就开始分享各自的近况,都大同小异却也笑得合不拢嘴。我们没有约定,却刚好陪着度过了那个浮华喧闹的节日。回去之后和旧友视频,然后和另一群旧友在微信群玩“你画我猜”,那个平凡又不平凡的夜晚竟也因为这些人的陪伴一点也没觉得孤单。好多无意有意的瞬间都温暖了那天的我。
那天闺蜜跟我说觉得寂寞,我接话“寂寞如雪啊!”那是我们平常聊天开的玩笑话,但我知道那一刻她是真的觉得孤单,就算有多少人陪着,心里也无法抑住那份难过。她恋爱多年的男友今年去当兵,两年不能回家,一直以来唯一的联系只有定时定量的电话。那晚她是在想念,因为那个节日强化的想念。
忘了那天哪个朋友跟我说,如果什么时候放假没有了考试就好了。当时怎么答忘了,但是现在想来不一定。如果没有了考试,回家于我们这些学生可能就没了那么大的感觉。这就像我们想要到达另一边,但必须跨过横亘在中间障碍。完成后的喜悦不仅仅来自于我们到达了想要去的地方,还有跨过障碍的成就感。期末考就是给我们一种回家的仪式感。
在老家对新的一些节日很不重视,元旦那天没有一点过年气氛。2016年的最后一天,我靠着微信里的消息和朋友圈找到点一年里最后一天的严肃感。我对自己说这一天很重要,又是一年结束,该有总结和新的计划。无奈没精神,没把总结写完。第二天早晨在被窝里睁开眼,反应一下,哦,新年第一天。身体感觉好了很多,又想到很多复杂的事也在过去的一年里慢慢变好。发了一条朋友圈:“一睁眼发现所有事情都在变好了。大家新年快乐啊!”那一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对过去的怀想和对新一年的企盼,是由元旦节日启发的。
前几天是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接下来的整个腊月就该开始准备过最隆重的春节了。妈妈做了腊八粥,标志着要进入过节的忙碌行列了。
一年结束需要通过跨年来画上句点;结为夫妻需要通过婚礼来表明身份的转化;一段关系的确定需要一个正式的步骤;一个生命的终结需要一场告别。我们用一个行动来为发生的事件分段,也用发生的事件来感受每个生命中的每个瞬间。
很多的感觉都是事情发生伴随而来的,这就是生活中的仪式感。不仅仅是大事件和节日,还有很多细小的事,或喜或悲。
上了大学后,我每次回家都成了一件大事,但明明也就是小事一件。回到家后前几天家里总是有不一样的氛围,因为我这个不常在家的成员,家人们都会有小的变化,爸爸总是笑嘻嘻,妈妈总是想着做更多的好吃的。细小的事却让我们觉得更多幸福感。
回到家的第二天开始生病。好像从上个假期开始,回家后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妈妈说连回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都需要适应。我想这也是一种仪式吧。
看书 写东西前会先收拾好房间,洗个舒服的澡,换上舒适的衣服。 不可否认,这些准备工作和仪式 也会给我很多灵感,是进入状态的优化条件。
我们不需要过分矫情地生活,也不能把生活过分浪漫化,但再多留心一点,给平淡生活中的点滴赋予更多些仪式,也给自己更多些仪式感,我们多点期待多点愿景,生活也会更多一点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