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面镜子,他们的行为清晰的映衬着父母的性情和教养。我自己是一个新手妈妈,女儿一岁三个月,当她一岁顺利离乳后,我意识到她第一次真正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小人。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从那时起,我开始思考,除了食物,我还能带给她什么?我开始构想她以后的样子:温柔、从容、淡定、独立、坚强和坚定。要想让她成为拥有以上特质的人,天哪,我该怎么做?但是我很清楚的一点是,如果我希望她成为那样的人,那么她的妈妈我,也必须是拥有以上特质的人,于是我开始了自我的提升和修炼。这本书就是在我“修炼”的过程中 book list 里的一本,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怎么陪孩子玩的书,但读后我发现,这是我遇到的所有育儿书里面最好的一本,它带领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育儿世界—情感引导。
一、什么是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其实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自己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情感?—哭闹?沉默?说谎?还是像传说人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与父母沟通?我自己惯用的方式其实是沉默和说谎。是的,说谎。为什么?因为怕挨打呀,为什么沉默?因为说了也没用,哭闹一样会挨打呀。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打一顿就好了。
这其实就是我们的父母,上一辈的人,其实也是非常不善于沟通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更不要说引导孩子了。正是因为我经历了那些不快乐的童年,我不想我的孩子循环体验。情感引导就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地教会他这种情绪叫做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二、管教孩子的常见误区
1、控制型父母— 永远想让孩子按自己的命令去做事,命令和威胁是他们惯用的方式。这样不会让孩子产生责任感,孩子长大后会因为被控制的太久更容易放纵自己。
2、放任型父母— 完全放养,“我拿他们没办法呀”,这是这类父母的口头禅。这样的孩子没有应有的社会规则,长大后会缺乏约束和规矩,没有群体归属感,容易涉及毒品、帮派、网络成瘾等,因为他们需要极强的团队依赖。
3、轻视、低估和否认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摔倒时,你会怎么做?“摔一下没有关系的”,“你是男子汉,摔一下怕什么”。当很多父母炫耀自己的孩子不用大人管就自己站起来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真的了解孩子的感受么?你并没有教孩子如何去面对痛苦,只是让他们学会要装出一副坚强的样子。孩子们并不知道如何面对痛苦,更不会关心别人的痛苦。那该如何做?书中给出了这样一段指引:
“立即赶到现场,确认孩子的状况,并询问“宝贝,你没事吧?”如果孩子受到了惊吓,要告诉他,“妈妈看到了,你荡秋千荡的很高,掉下来确实很吓人,要不要什么一起休息一下再玩?””(表达同情—给出解决方案)。试想一下,你摔了个狗吃屎,你老公在旁边说,赶紧起来,根本就不疼,你要坚强。你爬起来后会怎么样?后面的画面肯定会惨不忍睹。
4、以消极的后果作为惩罚
分清直接后果和消极后果:孩子因为贪玩,没有饭吃,这叫直接后果,父母需要解释给孩子们他们为什么没有饭吃,不用生气。孩子贪玩打碎了花瓶,父母惩罚不许出去玩,这就是消极后果。孩子根本就理解不了为什么,他们只能感受到父母的负面情绪,并学会用暴力沟通的方法对待别人。
三、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书中分了几个阶段,我在这里不一一细数,我将列举一下今后的行动方向:
1、设定限度:让他们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做,原则是:温柔,但是有边界。
2、尽量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样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3、使用情感引导的方式理解孩子(P38)。
4、给孩子表达情绪的空间。
总之,父母是世上最难的工种,但做着世界上最有成就感的工作。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孩子当然也是,请记得,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孩子,他们就将如何对待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