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解释标题这句话之前,我先说一下我几天前看完的一部名为《聚焦》的电影。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它讲的是一家报社的记者,是如何揭露美国天主教会的神父性侵男童这一真相的。
电影一开始,报社新上任的主编就要求手下的一个团队,去调查一个天主教神父性骚扰教区里孩子的事。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们惊讶地发现,整个波士顿有过性侵男童行为的神父竟然高达87人。
而教会的一贯做法是:与受害者私了,并派人掩盖这些罪行。至于涉事的神父,则往往以“疾病”等原因被调离到其他的教堂。
在调查早期,当记者们掌握了一定的证据时,他们就迫切地想去扳倒几个有罪的神父。
主编及时制止了他们的行为,因为在主编看来,如果他们这样去做,确实有可能让这几个神父受到一定的制裁。
但是,这样做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类的报道之前也有过,但很快便会销声匿迹。
他们所要做的,不是惩治几个神父这么简单,他们要去挑战整个天主教自上而下包庇有罪神父的制度。
而这也正是我所想说的:林奕含自杀了, 但我们不能把炮火都集中在诱奸她的老师身上,因为当我们气愤到要杀了这个人的时候,其他的狼师正在进行着他们的恶行。
我们要扳倒的,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人,而我们要保护的,也不仅仅是一个逝去的林奕含。
2
有人说林奕含是抑郁症自杀的,也有人说林奕含的死是一种死谏,不管她是因为什么而决定自杀,她的死亡都已经无可挽回了。
重要的是,不能让林奕含的死变得没有价值。
此刻我非常非常害怕娱乐圈忽然爆出个大新闻,这样一来林奕含的死就会被冷落,继而失去意义。
我看了她死前八天接受采访的视频,她在那个时候就已经透露出了对生活的绝望,并且这种绝望是极其坚定的。
思琪其实就是她自己,而她知道自己“注定会终将走向毁灭且不可回头。”
重要的是,她的心中又充满了柔情,因此她在临死前出版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这是她所能做的最勇敢的一件事,而做完这件事之后,支撑她活下去的气力迅速消散,她终于无可避免地迎来了自己的死亡。
在电影《聚焦》里,一个童年被神父性侵的男同性恋说,他是一个贫寒家庭出生的孩子,因此当神父注意到他的时候,他顿时感觉自己就像是被主注意到了。
他感受到的是无限的荣光。
在某种情况下,学生眼中的老师,和孩子眼中的神父其实是一样的。
老师的身上也带着一种光环,女学生们对老师怀有一种崇敬之情。
而那些作恶的狼师正是利用了这种情感,用他们编制的谎言侵害了这些无助的女生。
3
狼师对于女学生的性侵,不仅是一种肉体上的侵犯,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摧残。
就像林奕含的心理医生所说的,林奕含所经历的,是越战,是集中营,是核爆,而这些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她所能承受的。
林奕含的父母当然也要为此负责,但我在此无意谈及这一处,因为任何一个和林奕含经历相似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需要为自己的愚蠢和冷漠而负责。
我只是想说,我们身边有太多林奕含了,但我们就像电影中那些记者一样,早先完全不把这当成一回事。
我们傻兮兮地以为现世安稳,以为这些都只是电影或新闻里的事。
而实际上,这些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有朋友就经历过被老师性骚扰,也有朋友所在的学校,有过老师强奸学生后来被调到其他学校的真实事件。
这样的事绝对不会少,它甚至可能就发生在离我们最近的一所学校里。
而当曝出这样的丑闻时,学校就会像电影里的教会一样,采取一种掩盖、私了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这样的处理方式我们见得实在是太多了,问题是:学生的嘴可以堵上,丑陋的事也可以被掩盖掉,但受害者的内心创伤又该如何愈合呢?
4
在教师这个队伍中,有一小部分人不是不配做教师,而是不配做人。
林奕含的死,事实上只是往狼师这滩死水里扔了个石子,水会晃动,恶臭会飘散,但最终依然会恢复原状。
学校会保护涉案的老师,因为学校需要顾及自己的声誉;家长会保护涉案的老师,因为家长需要顾及自己可怜的面子。
甚至就连被侵害的学生,很多时候也会去保护涉案的老师,因为一切就像林奕含在小说里所描写的那样:她没有办法再去爱别人了,她希望那个侵犯她的人能够爱她,因为这样所有的事情才可以合理化,她甚至傻傻地以为只有这个人才不会觉得她脏。
够了,实在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魏则西的死,已经在时间与信息的洪流中失去了意义。
这一次,我不希望,我真的不希望林奕含的死,也变得毫无价值。
哪怕真的只是一个石子投向一滩死水,我也希望我们不是用手捂住嘴巴匆匆避开,而是停下脚步,看一看这一滩一直存在的死水。
我们知道这是个麻烦,但这个麻烦必须被尽快解决,因为只要多存在一天,它就会继续在黑夜里弄脏孩子的脚,溅湿他们的衣。
而黑夜里的无助哭泣,却注定被熟睡的人置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