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场悟道”的王守仁创立了心学的阳明学派,成为新儒学的一代宗师,在宋代繁盛起来的理学也是新儒学,但基本上只讲大道理,只说不做。王阳明则不同,他强调的是知行合一,用他的心学思想去指导实践,理论和实践结合得相当好。
王守仁悟道之后在贵州当地开始讲学,名气越来越大,还有人特意从湖南跑来听。后来刘瑾被处死,他又被重新启用,辗转被推荐去江西南部巡抚,主要工作是剿匪。
要知道王守仁是哲学大师,又深通兵法,这下无敌了。他用手头有限的民兵,间谍战、心理战各种诡诈的手段层出不穷,还用保甲连坐的方法对土匪釜底抽薪,真刀真枪跟土匪打的时候,各种挖坑下套打埋伏等手段也运用得相当熟练,他该软的时候软,该硬的时候硬,把土匪们拿捏得死死的,没多久土匪都被他打怕了。
当年朱棣发动靖难之战,强拉宁王朱权入伙, 入伙,后来把他封在了江西,这个朱宸濠就是他的后代。
朱宸濠野心勃勃,早就想篡位,靠金钱攻势,重金贿赂朝中大臣,收买了很多人,先后勾结刘瑾和钱宁恢复设置了王府的护卫部队。他还多方网罗亡命之徒,扩充自己的队伍,不断储备粮草购买兵器,加紧为叛乱做准备。其实王守仁剿的那些土匪,很多都是朱宸濠暗中支持的。
不过他对发动叛乱也犹豫不定,因为明武宗没儿子,他就贿赂钱宁,想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明武宗,成为皇位继承人,这样兵不血刃地夺取政权。可这事黄了,因为江彬得宠了,他和钱宁有很深的矛盾,就借机提醒明武宗,说宁王有不轨的想法。
正德十一年,王守仁出任右佥都御史,官阶为正四品,巡抚南、赣,征剿当地的匪患,成效明显,升为右副都御史。
王守仁见过朱宸濠,朱宸濠设宴款待王守仁,当时李士实也在座。大家谈起时局,朱宸濠流露出对明武宗的不满,愁容满面。
李士实趁机试探,说:“难道当今世上就没有商汤王、周武王一样的圣明君主?”
王守仁故意说:“就算有商汤王和周武王,也需要伊尹、吕尚的辅佐。”
朱宸濠说:“有了商汤王、周武王,自然就会有伊尹和吕尚。”
王守仁说:“有了伊尹、吕尚,还怕没有伯夷、叔齐吗?”
通过这次试探,王守仁确信朱宸濠准备反叛,他派自己的门生冀元亨经常前往宁王府,观察动静。同时上疏,请求朝廷给予自己调动和指挥军队的权利,公开的理由是江西一带盗匪活动猖狂,兵权在手,方便他见机行事。
与王守仁在一起的战友还有时任江西巡抚的孙燧,孙燧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王守仁,他抱着必死的信念留守在南昌,直到宁王杀掉他为止,王守仁才能使用旗牌调兵遣将,才能有起兵反抗,平定叛乱的由头。
王守仁迅速离开了这里,他还有好多事情要做,而孙燧在宁王府祝寿现场撕下了宁王叛乱的虚伪面具,最终被宁王杀害。
公元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一度直逼明朝名义上的首都南京,但仅过三十五天,就被赣南巡抚王阳明(即王守仁)平定,史称“宁王之乱”。
历史上,朱宸濠率军沿江东下,攻下九江、南康(今江西星子)两城,逼近安庆,南京岌岌可危。一旦宁王攻占南京,那么无论是政治影响力,还是实际危害都将成几何级别上升,因此宁王之乱危害极大。
平定宁王之乱的王阳明,立下不世之功,功绩不下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曾国藩,但令人奇怪的是,为何正德帝没有给王阳明一点封赏,而数年之后嘉靖帝却“重赏”王阳明,封其为新建伯?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消息传到北京之后,朝中大臣震惊不已,只有兵部尚书王琼却十分自信地说:“王伯安(王阳明)在江西,肯定会擒获叛贼。”
当时,王阳明正准备前往福建平叛,走到江西吉安与南昌之间的丰城,获悉宁王叛乱之后,王阳明立即赶往吉安,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
但问题是王阳明手中无兵:一是两年前平盗之后,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无兵,二是宁王叛乱迫在眉睫,南赣、湖广、两广等部队远水解不了近渴,调兵需要时间。然而,一旦宁王立即顺长江东下,南京肯定难保,南京一丢,宁王之乱的平定难度就会暴增,情况非常危急,王阳明应对堪称神级水平。
1,王阳明使出一个疑兵之计:首先公开声称朝廷早已获悉宁王想要谋反,已经派出8万边营与京营,会同南赣、湖广、两广的8万大军,组成16万大军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其次写蜡书给宁王伪相李士实、刘养正,让他们劝朱宸濠发兵攻打南京,但又故意泄露给朱宸濠,造成宁王内部猜疑,最终朱宸濠大疑,按兵不动,又给王阳明调集军队提供了十多天的时间。
2,宁王犹豫十多天之后,又探知朝廷没有派兵救援,随即率军六万沿江东下,直逼安庆窥伺南京。这时,王阳明仓促组建了八万平叛军,但在攻打南昌,还是救援安庆上,王阳明力排众议,指出“救援安庆,会遭到宁王与南康和九江的叛乱攻击,腹背受敌;南昌守备空虚,可以一战而下,宁王获悉南昌被围,必然回军救援,到时我们迎头痛击,肯定会取胜。”
其实王守仁知道,自己这些乌合之众战斗力不行,不能跟叛军硬拼。等到宁王的叛军倾巢而出去进攻南京的门户安庆的时候,他不是率领部队去救援安庆,而是直接攻取了叛军的老窝,空虚的南昌。
这边宁王进攻安庆并不顺利,南昌还丢了,他的谋士给他出主意,让他干脆破釜沉舟拼死打下南京,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但他担心腹背受敌,坚持撤兵夺回南昌。王守仁可不想呆在南昌等着他打,选择在鄱阳湖黄家渡跟他决战。
这场战争的过程跟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对决很相似,当然档次要低很多,因为双方的部队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士兵的军事素养很低,更像是打群架。
双方第一场遭遇战是夜战,王守仁秉持了一贯的用兵作风,打埋伏,取得了大胜,斩杀了2千多叛军。第二天的战斗惨烈得多,宁王把驻守在九江和南康的部队都调过来了,结果伍文定率领部队拼死顶住了叛军的进攻,王守仁瞅准机会,开炮击中了宁王的座船,慌乱的叛军节节败退,平叛部队又取得了胜利。
打急眼了的宁王看陆地上有利地点都被王守仁占据了,就想发挥自己船大的优势,竟然下令把所有的船都用铁链子拴在一起,觉得这样既可以抵抗风浪,又方便调兵。
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想象的,王守仁不出预料地用火攻的方法,彻底击败了叛军,活捉了宁王朱宸濠。从他起兵叛乱,到最后失败被俘,才过去了35天。
宁王造反的消息传到了北京,明武宗哪能放过这么个显示他威武大将军威风的事,御驾亲征。但刚出发就听说叛乱已经被王守仁平定了,他们故意不宣布捷报,继续向南进发,实际就是去游玩,一路上肆意骚扰百姓,随行的江彬等人到处搜刮。
立了大功的王守仁带着朱宸濠赶紧去迎接皇帝,淡泊名利的他宁愿把朱宸濠交给还算是正直的太监张永,他想阻拦大军继续南下,以免对沿途的骚扰和破坏。到底在沿途官员和王守仁的努力下,明武宗勉强同意在南京搞了个荒唐的受俘仪式,才撤兵回去。
王守仁的功劳到了后来嘉靖皇帝的时候才被认可,封他为伯爵,南京兵部尚书。但他父亲去世了,按规矩他要回家守孝。之后已经名满天下的王守仁,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办书院讲学,传播他的心学,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达到“知行合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