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济南。
再来济南,是为参加同样的活动,也依旧住在济南站旁边。但凡车站边都是车来车往,人声鼎沸。济南火车站也不例外。五点光景,车笛声就将人闹醒,掀开窗帘,阳光透过白色的透明沙,原来,五点的天空也这般灿烂,明媚。
(一)济南的人
在济南站打出租实在太难,问了六七辆出租,竟没有一辆愿意载我们去目的地的,他们会先问去哪里?听我们说后,立刻表示带不了,要交接班。
回来的时候,却能打的回来。临近目的地的时候,司机却在机动车道中间让我们下车。我们提醒这样下车太危险,司机一口山东话说“没事,我们平常都是这样的。”
任何一个地方人都可分有涵养的和没涵养的。有幸在我们最后一天回来的时候就遇到一位。过斑马线的时候,没有红绿灯,路上车不是很多,我们就小心的走过去。等我们走到中间时,来了两辆车,当即停在了斑马线的一尺来处,没有喇叭声。同行的小伙伴边行边对司机竖起大拇指,毕竟能主动停车让人行的司机在合肥并不多。
(二)济南的景
说到济南,不能不提济南的泉了。上次见黑虎泉,却不见泉水喷涌而出的情景,只趵突泉还微微上涌,也不似三堆白雪了。
济南的泉清得透出一股墨绿色。垂柳之下,两只白豚在自由回转,不时溅出一股股白浪。泉水深,却可见底。底下红鲤游动,游至最深处,倒成了一团红晕。
来到济南,不能不去大明湖。“皇上,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紫薇吗?”仿佛啊,一个明眸皓齿的姑娘,着紫色的丝边衣裳和白色的裙底,可怜楚楚地撑着一把油纸伞,转身而来,眼里有惊喜有怨恨有无奈。
如果说西湖是温婉秀气之美,那大明湖就有波澜壮阔之美。依湖而行,那湖面便荡漾起来,一浪接着一浪。仿佛这湖水也有灵性,透着山东人的豪爽与大气。又几时,湖上泛舟抑或小河上的石拱桥,垂柳依依,又兼江南雅致。
(三)济南的课
一来济南,热泪盈眶。
二来济南,心潮澎拜。
让我热泪盈眶的是当年近八十岁的贾志敏老人还站在讲台上讲课;让我心潮澎拜的是平常只有在网络上得以相见的前辈们这次竟能亲身传授。
薛法根老师的课,一如既往地接地气,具有可操作性;
孙双金老师的课,于细微处播下思想的种子;
恰巧的一堂同课异构,如果说诸向阳老师从“天人”的角度去解读武松,那么干国祥老师就是从“凡人”的角度去解读,小心谨慎而又好面子的武松。
有思想的碰撞才有智慧的生成。
名师们无一不是借助文本带领孩子在思想境界里遨游,老师的悄然而退,学生倾听不一样的声音,哪里有平常课上的听说读写面面俱到。
听王崧舟老师的课时,我在朋友圈有感而发地写下:
物我两忘,“人”“课”合一。
从一个人的课里窥见一个人的性格、情趣、人文素养;能把自己的思想、文化积淀融入课堂,无声无息地渗透给学生,只有王崧舟老师了。
王崧舟老师与其说是一位老师,不如说是一位文人或者诗人。依我看来,这诗人文人的气质更甚与一位老师。
听王崧舟老师的课,有一种大气磅礴,一泻千里之美。以“情”为底,以“感”为魂。“审美解读并不需要对作品原意的复原,也无法复原。而需要一种创造性审美态度”。在王崧舟老师的课上,这种创造性是依托于情,基于美的再创造。语文课不能不美。
如果说我们的文本解读还在功利解读或是科学解读阶段,那么王老师的课无一不是审美解读的最好范例。
我常想,为什么王崧舟老师的课是“诗意”的?
这个人莫不是骨子里有诗意泉涌?包括他的出口成章,没有一个断句甚至没有一句顿言。思维如此缜密,流畅。又或者,生活在一个本身就“诗意”盎然的城市,文化的底蕴滋养与他?这牵一句以动全文,亦让学生能“物我两忘”,仿佛张岱似我,我亦张岱。
王老师一语道破:读书于我像呼吸一样自然,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