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读研究生有一千个理由。我一直坚信,学习这条路的方向一定是对的,读研究生的这个火苗从来没有在我心里熄灭过。
毕业十三年了,去年我和部里的一个同事一起报考了北京的一所大学,所在的学院在国内毋容置疑是顶尖。
刚开始,我们还有点犹豫,都没有这个自信,认为竞争太激烈,门槛太高。没有想到,在职期间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连滚带爬过来了,并且进入了录取的行列。
前不久,部门业务学习时,一个业务室的负责人在总结他们那项重大工作的成功经验时说,自己有一个经验:那就是一定要敢想敢干,如果万一成了呢。敢想就是视野,这也是前提,如果想不到,自然也就做不到。
二
在面试的时候,我向考官说,我读研主要基于三点考虑:站得更高,登上思想和理论的山峰;看更远,能够预见未来,做后天学院的优秀学员;研得更深,学会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站得高,登上理论和知识的山峰。有两个途径,一是找一个知识的梯子,就是书籍,大学里面有很多原始的资料,有一些未公开的资料,尤其是史料,这是其他地方找不到的,三年下来应该对党史、军史有一个系统的研究。
借助导师的肩膀,能够吸取他的知识和经验。采取的学习方式,可以为历史人物学习法,通过选取研究7个历史人物,如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等,以人物事件链接历史事件。
看得更宽和更远,看到今后的发展变化。研究生院是后天学院,要具备前瞻性思维,需要在知识储备,视野格局等方面更加的开阔。这需要研究世界历史,军事、地理,对地缘政治有全貌的了解。
与同学多交流学习,拓宽眼界,尤其是在思维方式上。我一直认为借来的火,是点不亮自己的灯。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环境,为什么有些人学得好,主要在于个人思考的深度,还有转化的程度。
研得更深,掌握研究的思想和方法。研究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比如如何写一篇论文,从标准要求、选题立意、框架搭设、资料搜集、调查研究、稿件撰写、刊发发表,要形成体系化的思维方式和路径,形成个人研究的主要领域和方向,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发表。
当然,在读研究生之前,要多向其他人学习,也可以用7个人物法。这是一片未知的领域,一是要向学长了解基本情况,比如学校情况、学习内容,如何找导师;二是要向学长请教思想方法,比如如何利用好学校的机会提高能力,把握机会等。
没有成果的学习都是伪学习,都是假装在努力,不要用假努力还感动自己。
检验学习的成效,就是看你发表了什么,有什么研究成果,获得了什么奖励。因为研究成果是思想的载体,是能力的体现,也是勤奋的表现,是最有说服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