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公认为显而易见和当然的,很少真是如此。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教会我们想到世界比看起来更有可变性,因为传统的成见往往不是从无懈可击的推理中得出来的,而是从几世纪的混沌头脑中涌现出来的,现存的不一定就是合理的。” ——《哲学的慰藉》阿兰德波顿
因为考研的缘故,初读一些哲学理念,每次读到诸如苏格拉底赴死的故事更是无比感动。用哲学的思考方式去思考问题的确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同时发现搞清楚概念背名词解释这种工作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比如“存在即合理”这句话我们常常见,其实是黑格尔说的,按照马克思的划分黑格尔应该是个客观唯心主义者,放到黑格尔提出的语境中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即现实存在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黑格尔认为,“宇宙的本源是绝对精神(der absolute Geist)。它自在地具备着一切,然后外化出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科学。。。。"因此,凡是在这个发展轨迹上的就是合乎理性(vernünftig)的,也就是必然会出现的、是现实(wirklich)的。这才是“存在即合理”的原意。但并不一定是通常语境下的合理,亦即“正确的”,例如犯罪。而如果我们本人信奉唯物主义,不承认黑格尔提出的绝对精神的存在,那这句话也没什么意义。
而如果把“现实存在”放到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语境里去思考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比如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也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所以“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此外我才了解到原来恩格斯说这话就是从“存在即合理”那里演变出来的。
因此,当我们现实生活中就一个具体问题争执时,比如烂片的存在,一个人非要说这个存在即合理,那我告诉他这个存在不合理应当被淘汰掉,我们其实已经是站在不同的哲学立场了吗?也不是的,因为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这里本身就是歪曲原意的无意义的论据,根本不能支撑论点,我首先应该攻击这个伪论据,或者我们在合理这个概念上达成一致的理解之后再做讨论,那他就要先自己证明这所谓的存在即合理的原因在哪里?(大概根本无从证明)。否则我们的交流真的是无效的鸡同鸭讲。这让我想到其实许多时候大家的交流都是无效的。因为生活中我们不大会刻意讲逻辑理性,往往主观情感先行。
所以我平时在网上的言论中最无感以下几种万能说法:一、存在即合理。二、你行你上(这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评价本身的确存在有各种客观主观的条件,但“我评价一个电冰箱我自己还要会制冷吗?”)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事实上,仔细思考一下这二者之间真的是有必然联系吗?你有自己证明推论过吗?)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最喜欢在街头广场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往往一个接一个追根究底的问问题把对方问得哑口无言十分窘迫,所以大众们很不喜欢他。恰恰是提问让人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发现自己的错误,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所以真的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人要不断地发问和思考,就像笛卡尔认为的,这是人存在的第一实在性。
突然很感激考研让我遇见哲学,真的是一个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