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由于战争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创伤,美国年轻人感到自己的传统观念不适应新的时代,可他们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他们叛逆,麻痹,这是美国的迷茫一代。
90年代,日本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财政恶化,社会发展陷入低迷,工作竞争激烈,日本年轻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感觉自己失去对生活的控制,从而没梦想 ,不社交,无欲无求,这是日本的迷茫一代。
现在,我似乎看到了中国的迷茫一代。就从刷屏的《旅行青蛙》里。
旅行青蛙是什么?
《旅行青蛙》是一款日本放置类型手游,这种放置类游戏完全不具有游戏难度,也不需要游戏难度,一般来说,像旅行青蛙这种画质,这种操作游戏的主要受众是那些小学生,甚至幼儿。但是,这款游戏匪夷所思地在中国佛系青年中流行起来,即使是日文,但这也阻挡不住网友对它的喜爱。在各大手游排行榜,它都名列前茅,评分甚高。
这款游戏对于用户的要求就是给青蛙起名,收三叶草,收邮件,准备旅行包裹,偶尔招待它的朋友。这款游戏简易的甚至没有地图,用户只能在庭院和二层小楼里活动。你大部分时间就是需要去看一看青蛙给你寄什么,他在干什么,他有没有回来。没错,这很佛系。
我从这款游戏里看到了什么?
首先,《旅行青蛙》是款日本游戏,对,你还记得我上文提到的日本迷茫一代吗,这款游戏为了满足宅透的日本年轻人重新找到对生活的乐趣,换句话说,与其说这是一款佛系游戏,不如说,是丧。游戏中的这个青蛙就代表了年轻人理想化生活,它读书,它旅行,它做木工,它写作......我想,这款游戏在中国的大火,是跟我们国家的迷茫一代有关的。
我听很多经济学家说过中国年轻人是他们看到的最勤奋,最有干劲,最有抱负,最有追求,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一代。中国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经济潜力的国家,因为他们有最优秀的一代年轻人。
是的,我承认,但是我想说,他们看到的,只是金字塔尖。
我可以说,你现在随便找一个普通高校,随便去找大学生问一问理想的WWH(what why how),。百分之90的学生答不上来,中国最迷茫的一代,就是大学生,尤其是普通高校的大学生。
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玩手机,上课,睡觉,三件事构成了大学生的一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有点迷茫,跟风去考研,国考,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挂科是他们对于学习的最大要求,他们也想奋斗努力,现实却给他们几年时光去蹉跎。
他们很迷茫,他们也很无奈。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尽管现在中国经济还蓬勃发展,但是要找一份能在城市立足生活的工作却很难,中国很多年轻人一边看着头顶的高楼大厦,一边看着房价持续飙升的新闻,不禁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然后又努力工作,没办法,不加班连房租吃饭都成问题,更别提房子。大学生很害怕这样的生活,却无奈的接受这样的现实,于是,他们很迷茫。
我想说,佛系,不过是给丧披上了一件好看的外衣,巧合的是,佛系这个词也来源于日本,我们很害怕日本将成为我们的明天,而来源于日本的不走心,怎么都行,看待生活与想法的佛系生活跟近些年来中国的丧文化是多么相似。中国的很多年轻人开始一边葛优躺,一边玩着《旅行青蛙》,青蛙儿子已经变成了一种理想生活的寄思,而我们的年轻人,把自己当做蛙的父母,看他去浪漫的“土耳其”,看他读书,看他写作,收到他们寄回来的明信片,特产,替他招待朋友......我们,为什么要过上20年后退休父母的生活?而你,不是父母眼中的蛙吗?
迷茫一代还没到该生育的年龄,却迫不及待地“望子成龙”,这就好像是有个故事里,父亲临终前对儿子说,你一定要完成我未竟的梦想。讽刺的是,迷茫的他们也正是被自己父母寄予希望的一代,他们被压得喘不过气,他们需要找地方释放,游戏毫无疑问成为首选,但是单纯的刺激游戏只能使他们暂时忘却压力带来的烦恼,游戏过后反而有种自暴自弃的罪恶感,与其忘记,不如卸掉一部分,卸给自己养的蛙,于是他们又从迷茫的现实中逃离到充满希望的虚拟了。
当美国的年轻人发现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却又无处释放的时候,他们开始叛逆,放纵,垮掉;
当日本的年轻人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突破阶层的时候,他们开始冷漠,宅居,无欲;
当中国的年轻人发现在自己社会飞速发展却找不到自己的归属的时候,当中国的年轻人发现自己即使找到了归属也买不到一套房的时候;当中国的年轻人发现未来的自己只能是个房奴的时候;当中国的年轻人发现80后已经开始被社会同化后;当中国的年轻人看不到自己的夜空中最亮的星的时候.......
他们开始迷茫,开始把自己的欲望,理想寄托给那只小青蛙,看他去享受生活。
卸掉《旅行青蛙》吧,别让它成为你的精神寄托,也许,你眼中那只蛙儿子,是吞噬你欲望的精神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