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入了陶立夏的游记《分开旅行》来看,前面看着挺好,待看到“伦敦|记忆之城”这个篇章时,眉头都看皱了。作者几乎是隔两句就要提下“皇室”,内容如同石柱雕刻繁复的花纹,不带任何情感的复述着各个典故和成串的名人名字,每一个字眼都细腻华美,却如白开水般寡淡无味。
快看不下去时,作者总算走到了“一切美好都谢幕”这个小章节。这是六个章节中所占篇幅最少,却最让人动容的一个。
除去两幅风景图片所占的位置,文字只有薄薄的、小小的一页。作者追忆起自己的大学时代,和那些随伦敦雨水一起沉入时光长河的美好青春。四年的回忆和对纯真时代的怀念,如倾盆而下的大雨,将整页纸打的湿透……
伦敦的景色一下子生动了起来,这一刻,我相信这是你生活过四年的伦敦了。
在写作中,不管是因为表述需要,去讲一些历史知识,还是为增加文章的厚重感,而刻意营造出一派华光,请不要忘记提笔前的初衷,和文章所承载的最核心的情感。那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是自我精神的体现。
打动人的从来不是词藻堆砌起来的繁华,而是文字后一颗历经沧桑,却依旧生动勇敢的心。
后记——
合上书,忽然极想拿出季羡林的书来读,虽然讲的内容大多和研究学术有关,但却常常让人看得忍俊不禁,心想:说话直率又幽默,句句戳心,这老先生也太可爱了吧!
有人说,判定一本书是不是好书,要看它能不能让人重复阅读。那么在阅尽书中繁华之后,《分开旅行》还能不能吸引我重复阅读?我不知道。其中高下,要等读完整本后,再细细思量,并作出笔记。